2011年中國(不含港、澳、臺)全年新增風電裝機容量17.63gw,中國風電市場在歷經多年的快速增長后正步入穩健發展期。全國累計裝機容量62.36gw,繼續保持全球風電裝機容量第一的地位。至2011年年底,中國有30個省、市、自治區(不含港、澳、臺)有了自己的風電場,風電累計裝機超過1gw的省份超過10個,其中超過2gw的省份9個。領跑中國風電發展的地區仍是內蒙古自治區,其累計裝機17.59gw,緊隨其后的是河北、甘肅和遼寧,累計裝機容量都超過5gw。
中國海上風電建設有序推進,上海、江蘇、山東、河北、浙江、廣東海上風電規劃已經完成遼寧大連、福建、廣西、海南等省的海上風電規劃正在完善和制定。完成的規劃中,初步確定了43gw的海上風能資源開發潛力,目前已有38個項目、共16.5gw在開展各項前期工作。到2011年年底,全國海上風電共完成吊裝容量242.5mw。2011年風電新增并網接近17gw,基本上與全年吊裝容量相當,并網難的問題得到了初步的緩解。全國風電并網容量累計達到了47.84gw。雖然風電并網的速度不斷加快,但是并網困難問題依然存在。并且由于電網企業對風電裝備技術條件要求提升,風電并網開始從物理&ldquo并網難&rdquo,向技術&ldquo并網難&rdquo轉化。同時&ldquo棄風&rdquo成為風電發展的新難題,2011年風電&ldquo棄風&rdquo超過100億kwh。
大型央企及地方國有企業仍然是中國風電場開發的主力軍,有接近90%的風電項目由這些企業投資建設完成。到2011年年底,全國共有約60余家國有企業(不包括子公司)參與了風電投資建設,累計并網容量37.98gw,占全國總并網容量的79.4%。其中,中國五大發電集團累計并網容量27.1gw,占全國總并網容量的57%。國電集團以累計并網容量9.81gw位列國內風電并網容量第一名,華能集團和大唐集團分別列位第二和第三,其他各投資企業基本保持穩定發展狀態。
進入&ldquo十二五&rdquo以來,國家能源主管部門提出了集中式開發和分散式開發并重的發展思路,以及相應的管理辦法,一些內陸地區開始因地制宜規劃風電開發項目,為中小型風電投資企業帶來了機會。
2011年中國風電新增裝機市場排名前五的制造商分別為金風科技、華銳風電、聯合動力、明陽和東汽,其中國電聯合動力技術有限公司2011年裝機達到2847mw,比前一年增長73%,成為2011年最受矚目的企業。中國累計風電裝機市場排名前五的企業分別為華銳風電、金風科技、東汽、聯合動力和維斯塔斯,金風和華銳在裝機容量上都比上年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了中國市場第一和第二的位置。2011年中國新安裝的風力發電機組中,平均功率為1.545mw,與2010年相比繼續保持增長,制造業面向海上風電積極研制多兆瓦級風電機組。據不完全統計,到2011年,中國大約有20家整機企業宣布了研制多兆瓦級大功率風電機組的計劃,功率范圍多集中在3-6mw。2012年國內風電市場發展將依然延續2011年的發展趨勢,新增裝機將維持在15-18gw,有望達到18gw左右。到2015年,風電裝機將達到100gw。分布式風電的比重會進一步提高,但仍然以規模化開發和陸上風電開發為主,分布式的比例最高可達到30%。隨著電網公司特高壓輸電線路、智能電網等基礎建設的提升,電網大范圍消納風電能力和跨區域風電輸送規模將增加,風電并網率將進一步改善。風電制造業進入了高成本的微利時代,這意味著行業內競爭的加劇,市場更加成熟,風電制造企業將面臨更大的市場考驗。但風電產業成熟度和成本提高了風電相對于傳統能源的競爭力,風電已經成為實力較強的新生電源技術,并將逐步增大在中國能源結構中的比例。
根據國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ldquo十二五&rdquo規劃》,預計到2015年,中國將建成海上風電5gw,形成海上風電產業鏈。2015年后,中國海上風電將進入規模化發展階段,達到國際先進技術水平。2020年中國海上風電將達到30gw。但實現這一目標仍面臨重重困難,海上風電短期內難有起色。隨著國家一系列調整相關產業政策的相繼出臺,勢必形成行業的優先和整合,未來中國風電行業發展空間依然廣闊。
來源:互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