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年中盤點時。尤其是7、8兩個月,不少燈企老板便&ldquo慣性&rdquo出差,美其名曰:&ldquo視察市場&rdquo,實質上就是為了&ldquo年中收賬&rdquo。
投資過熱、通路不暢、工程不穩、庫存增大、應收賬滯、應付賬拖等一系列關鍵詞足以形容今年上半年國內led企業的狀況。&ldquo即使上市公司要依賴led概念募集資金也不容易,中小企業就更容易為&lsquo三角債&rsquo所困。&rdquo陽光照明市場策劃總監胡璨對《高工led》記者說道。
8月6日,有報道稱資產過億的浙江寧波安迪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申請破產,而此前,已有鈞多立、博倫特、愿景光電等幾家業內老資歷的led企業倒閉。究其原因,均為行業&ldquo三角債&rdquo誘發資金鏈斷裂而一頹不起。
大企業的漣漪效應
據高工led產業研究所(glii)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在所有已公布半年報的led上市公司中,業績預增的有15家,占25.42%,業績持平、預減和虧損的分別有1家、13家和3家,各自所占比重為1.69%、22.03%和5.08%。
記者注意到,即便是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的上市公司,其應收款項也有或多或少的增加,而且比例高者甚至超過營業收入比重的90%。其中,國星光電(002449.sz)上半年營收為4.45億元,而應收賬款就達到2.25億元,占比52.3%;奧拓電子(002587.sz)上半年營收為1.47億元,應收賬款為0.67億元,占比45.5%。
同時,應收賬款的逐季增加,無疑也增加了壞賬的風險。利亞德光電(300296.sz)半年報顯示,公司壞賬損失從去年同期的123萬元增至今年上半年的393.31萬元,增幅近2倍;而壞賬準備金也從去年同期793.71萬元增至今年上半年的1152.41萬元,增幅達到45.19%。同時,受應收賬款擠壓,公司上半年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由去年同期548.52萬元降至-1.24億元。
對此,利亞德光電財報解釋為,應收賬款激增主要是受國家金融緊縮政策影響,客戶付款延后,加之公司上半年完工驗收項目較集中,驗收款未能及時收取。
&ldquo目前,led終端銷量主要靠工程訂單,但其回款周期比較長。如果采取emc模式的工程項目,至少需要2到3年才能回籠資金。&rdquo清華同方照明事業部副總經理朱彥坦言,led的剛性降價每月都會發生,時刻考驗著企業的資金鏈,也極易滋生行業三角債現象。
真明麗就是一個典型案例。據公司內部人員透露,內地市場銷售因入帳問題而出現下跌,公司手頭有規模過億的政府工程項目訂單,但因政府換屆及資金周轉問題而被迫延期。
&ldquo大企業在市場上往往起主導作用,如果大企業資金緊張,寄生在它周圍的中小企業則沒有了源頭活水,相互之間開始欠賬。漣漪效應之下,三角債的情況就會加劇惡化。&rdquo一位業內人士道明了其中的玄機。
而三角債也普遍存在于產業鏈上下游之間。上游往往都是大企業,他們比較強勢,占用下游的資金,能拖則拖,所以應付賬款和應收賬款都大幅增加。
產區&ldquo三角債&rdquo惡性循環
在中小led企業集聚的中山古鎮,&ldquo三角債&rdquo問題不同于上述資金規模較大的交易依存關系,更多表現在產業集群內部多年形成的積重難返的銷售慣性。
&ldquo去年至今,估計古鎮新增加上轉型過來的l ed企業不下千家,其中95%為小型甚至微型(三無)企業,價格戰和你賒我欠的現象非常嚴重。&rdquo萊亞照明總經理周家祥對眼下led產業資金鏈狀況表示擔憂。
據《高工led》記者采訪了解,所謂產區&ldquo三角債&rdquo,指在產業基地里,企業之間超過托收承付期或約定付款期應當付而未付的拖欠貨款的俗稱,是企業之間拖欠貨款所形成的連鎖債務關系。
以古鎮為例,其特有的支票月結和物流運輸企業&ldquo托運墊付&rdquo的功能,也為&ldquo三角債&rdquo的滋生提供了合適的溫床。通常表現為:商家欠成品企業的債,成品企業欠配件企業的債,配件企業又欠上游原料企業的債。又或者出現與此類似的債務關系:投入-產出-積壓-拖欠-再投入-再產出-再積壓-再拖欠。
&ldquo這樣長此以往下去,企業與企業之間就會陷入&lsquo大生產大賠、小生產小賠、不生產也賠&rsquo的惡性循環。&rdquo中山古鎮金融辦負責人說道。
據了解,由于有支票月結和托運墊付的習慣,古鎮目前所形成的模式基本上是:廠家出貨,把貨送到(客戶指定或自己認定的)貨運公司,物流企業根據廠家的要求注明收款方式(代付或不代付,代付方式占了大多數),然后把貨發到目的地。貨送到之后再根據廠家要求在一定期限內將貨款收回。期間,物流企業承擔著代付風險的同時,也掌控了某段時間的現金的支配權,并會向廠家開具30天到60天不等的預期支票。
&ldquo廠家會用這些預期支票,再從其供應商處采購生產資料,很多企業之間也會使用支票來進行結算。商家、廠家、物流、配件等&lsquo三角債&rsquo關系便糾纏不清。&rdquo曙光物流總經理劉愛秀說道。
記者發現,&ldquo三角債&rdquo現象在古鎮非常普遍。配件企業和成品為了拉攏客戶,多和客戶采取月結方式,幾個月結一次款的也屬于正常現象。但是工廠需要生產,需要原材料,資金不到位就會進入了&ldquo負運作&rdquo狀態,一旦某個環節資金不足,資金鏈斷裂就成了必然。
&ldquo貸款難&rdquo壓倒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中小企業在創業之初,對周轉資金的需求并不多。然而,企業一旦想更上一層樓,就會遇到資金的瓶頸。
&ldquo一般來說,以年資金周轉率8次為計,如果要達到5000萬元年銷售額,企業大概需要625萬元的流動資金,加上固定資產,注冊資金就需要1000萬元左右。&rdquo一位多年從事公司財務工作的陳女士對記者表示,&ldquo中小企業融資本來就不容易,能募到這么多資金更是少之又少。&rdquo
據業內人士透露,今年家居燈飾和led企業的日子非常不好過。2012年6月以來,這兩大品類已經有15%的企業處于停工和半停工狀態。習慣于&ldquo三角債&rdquo等行業潛規則運作的企業,開始寄希望于銀行貸款這根救命稻草。
然而,盡管從今年初開始,央行連續幾次&ldquo出手&rdquo降息,但拒貸、延遲放款、削減額度、長期貸款改換為短期貸款等等成為不少金融機構應對中小企業的招數。
&ldquo2008年的時候,在銀行拿錢,幾乎可以以基準利率貸款。現在以一年期貸款為例,較2009年金融危機時候的利率5.67%仍是偏高。而這兩年外銷萎縮,內需不振,相對三年前的困難有過之而無不及。&rdquo位于古鎮曹三工業區的一家年產值約5000萬元的led企業負責人向記者抱怨。
從事led室內商業照明行業4年多的周先生這一階段忙著跑中山各大金融機構。&ldquo我們中小企業貸款很難啊!&rdquo這是他多次貸款碰壁后的感慨。周先生經營的led企業,去年銷售額超過兩千萬元,盈利能力卻不容樂觀。他表示:&ldquo出于盤活資金鏈的需要,想貸款200萬元先支付給部分供應商和采購設備,也就是年銷售額的10%,但銀行就是不放貸。&rdquo
記者了解到,由于大家普遍擔憂led產業的隱性風險,今年上游供應商也多采取當月現金結算的方式,而經銷商卻因為led產品價格浮動頻繁和工程貨款難收等原因而仍比較喜歡物流墊付的方式,有時資金比較吃緊。
&ldquo沒有足夠的流動資金,夾在三角債中間的中小企業,就需要精打細算地過日子。&rdquo據周先生透露,他的廠房倉庫都是租借的,而現在每家銀行都要求貸款需要有固定資產抵押。
據了解,除了銀行貸款,民間借貸盡管相對較為容易,但利息太高,一般是月利率四到五分,以貸款100萬元計算,一年下來利息至少要60萬元。不少企業負責人都表示,除非是短期拆借,民間借貸這條路也走不通。
新興l e d企業如此,其他傳統燈飾照明中小企業就更是有苦說不出了。對于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中山一家國有銀行貸款業務負責人道出了其中緣由:&ldquo主要是銀行害怕企業跑路,以致形成壞賬,因為現在大家都知道目前led行業三角債問題比較嚴重。
來源:高工led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