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長沙10月7日電 (記者譚暢)7日17時左右,在湘江長沙段下游的蔡家洲水域,隨著最后一車石料倒入湘江,湘江長沙綜合樞紐工程三期上游圍堰正式合龍。至此,該在建綜合樞紐通過泄水閘、船閘、三期圍堰截斷湘江。施工方預計,樞紐將在11月初具備蓄水能力,惠及上游132公里河段周邊城市。
據現場施工的中國水電八局長沙綜合樞紐項目經理李剛介紹,因本次截流工程位于湘江主航道,加之近期湘江水位較高,施工難度較前兩期更大。根據施工條件,三期截流采用左岸向右岸單向進行、單戧立堵方式進行,并結合了水上拋填和地面運輸,保證了施工強度,按期完成了截流任務。下一步,施工方將對圍堰進行閉氣、防滲及基坑前期排水,使上下游之間的基坑具備三期工程施工條件。三期工程建設包括一個年均發電量2.32億千瓦時的河床式發電廠及泄水閘。
按照施工計劃,在對圍堰進行增高、防滲等處理后,該樞紐將在11月初具備蓄水條件,有望保證今后枯水期長沙、株洲、湘潭三市的供水、灌溉。此外,截流蓄水后,上游水位將抬高至26米以上,滿足樞紐船閘運行條件。
湘江長沙綜合樞紐工程于2009年10月開工,建設工期72個月,工程總投資63.78億元。該工程是《湘江干流規劃》九個梯級的最下游梯級,是一座以改善湘江通航為主,并兼有保障供水、灌溉,發電等多重功能的綜合性樞紐。項目建成后,湘江長沙至株洲段通航能力將由1000噸級提升到2000噸級。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