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紀以來,石化等重點行業的重大裝備國產化工作得到了國家和業界的高度重視。乘著政策的東風,石化裝備國產化實現了歷史性飛躍,以自有技術裝備為主自主發展石化工業得以初步實現。
為擺脫長期以來重大技術裝備依賴進口的掣肘,2006年6月,《國務院關于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正式發布,這成為新時期國家推進重大裝備自主創新與國產化的綱領性文件。《若干意見》確定了16項要重點突破的關鍵領域,其中百萬噸乙烯、百萬噸pta、大型煤化工、大型海洋石油工程等成套裝備列入其中。《若干意見》發布后,國家又相繼出臺了一系列配套支持政策。自此以后,以一批大型項目為國產化依托工程,通過引進關鍵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和自主開發,石化裝備國產化攻關如火如荼地鋪開,掀開了石化行業科技創新與自主創業嶄新的一頁。
從幾個片斷可以管窺近十年來重大石化裝備國產化的艱辛與成就。首先是百萬噸乙烯裝備的國產化。半個多世紀以來,國外五大專利商長期壟斷我國乙烯技術市場,乙烯裝備國產化起步艱難。進入新世紀后,全球乙烯裝置大型化、自動化、集成化突飛猛進,在此背景下,&ldquo十一五&rdquo期間,我國依托天津、鎮海和撫順三大百萬噸級乙烯工程,以乙烯&ldquo三機&rdquo等核心裝備為抓手,全力推進國產化工作。經過設備研制企業和項目業主單位共同努力,截至目前,三大依托工程中天津和鎮海乙烯項目已經建成投產,撫順項目也已進入收關階段。
以天津大乙烯工程為例,該項目除少部分裝置引進國外專利使用權和技術工藝包外,煉油基本上采用國內技術,乙烯大部分采用國內或中外合作開發技術,煉油裝置和乙烯設備的國產化率分別達到91.5%和78%,大大降低了投資成本,為重大石化裝備國產化樹立了典范。截至目前,我國百萬噸級乙烯裝置的裝備國產化率已達到80%。
長期以來,國內pta裝置完全依賴引進,項目建設成本高昂。進入2000年后,大型pta技術裝備國產化工作受到了國家高度重視。中石化上海石化股份公司在消化吸收國外技術的基礎上進行二次開發、集成創新,最終形成國產化80萬噸/年pta裝置工藝包和自主成套技術。中國紡織工業設計院也自主開發了pta成套技術,并與重慶蓬威石化公司、南京寶色股份公司、中航黎明錦西化機集團、西安陜鼓動力股份公司等合力推進百萬噸級pta項目。
蓬威石化百萬噸級pta項目是國家核準的國產化示范工程和依托工程,主要設備如氧化反應器、加氫精制反應器、干燥機、空壓機、過濾機及高速進料泵等均由國內企業制造,基礎設計、詳細設計和設備采購服務等工程總成均由國內工程公司承擔。2009年11月,該項目一次投料開車成功,成為國內建成投產的第一套全面采用國產技術的大型pta裝置,成為我國石化重大裝備國產化的標志性工程。
在煤化工領域,新世紀之初,國外大型煤氣化技術曾一度在國內占絕對壟斷地位。為扭轉這種不利局面,業界經過不懈自主攻關,開發了ht-l粉煤加壓氣化爐、多噴嘴對置式水煤漿氣化爐、水煤漿水冷壁清華氣化爐等一批先進煤氣化裝備,實現了我國煤氣化技術從完全靠引進到自主研發并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跨越。
其中,多噴嘴對置式水煤漿氣化爐的研發堪稱傳奇。多噴嘴對置式新型水煤漿氣化技術是國家&ldquo十五&rdquo、&ldquo十一五&rdquo期間的重大研究課題,由兗礦集團與華東理工大學聯合研發,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該氣化技術突破了氣化爐、高效氣化噴嘴、煤氣洗滌冷卻設備等關鍵技術,截至目前已達到日處理煤炭3000噸的能力。經諸多實踐表明,該煤氣化技術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為我國自主發展新型煤化工奠定了堅實基礎。
這些片斷僅僅是近10年間重大石化裝備國產化的縮影。實際上,成果遠不止這些,&ldquo海洋石油981&rdquo鉆井平臺、12000米石油鉆機、油氣長輸管線設備、lng運輸船、離子膜電解槽、大型加氫反應器、大型擠壓造粒機組、大型空分設備、巨型全鋼工程子午胎成套設備等的開發成功,無不為我國自立自主發展石化工業夯實了技術裝備的基礎。
經過近10年市場大潮的洗禮,沈陽鼓風機集團、中國一重、杭州制氧機廠、中航黎明錦西化機集團、天華化工機械及自動化研究設計院、寶雞石油機械、中船工業集團、南京寶色股份、藍星化機等一大批骨干裝備制造企業脫穎而出,成為重大裝備國產化的中流砥柱。
來源:互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