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來,博望刃具生產從最初的家庭手工作坊走向機械化、規模化、產業化,并逐步形成完整產業鏈,博望也被譽為“中國刃模具第一鎮”“中國剪折機床第一鎮”。
安徽省亞威機床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小平:“這批出口國外的機器,按照客戶的要求、精度檢測一遍。各個國家不一樣的電壓也要認真檢查一遍,不能搞錯。”
一大早,在安徽省亞威機床制造有限公司里,張小平正帶著女兒對即將出口歐洲的數控機床進行最后檢查。作為在上世紀80年代初參加工作的老博望人,張小平談起整個博望機床的發展,是感慨良多。
安徽省亞威機床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小平:“這張照片是我們在(上世紀)80年代初的時候,在我們廠里去拍的一個現場的景。當時我們80年代初的時候我們博望像這種企業也少,沒有幾家,當時做的這個產品也很簡單的、很簡易的那種刀具、模具。 ”
生產品種單一,只能在國內低端市場銷售,這是當時博望機床產品的寫照。隨著改革開放,國內市場的需求也越來越大,要求越來越高。博望人已經不單單滿足于制造簡單的刀片,開始逐步向高端數控機床轉型。
在技術發展的同時,以個體私營經濟為主體的“溫州模式” 和以集體經濟為主體的“蘇南模式” 在博望擰成一股繩同步發展, 形成了獨特的經濟現象,向著機械化、規模化、產業化方向發展。
安徽省亞威機床制造有限公司 董事長 張小平:“我也順應潮流,創辦了一家企業,當時注冊資金就幾十萬元,發展到現在的幾千萬元,當時我們的廠房就幾百平米,發展到現在的幾萬平米,當時面向的是國內的市場,目前我的產品已經出口80多個國家。可以這樣說,我和我的企業都是改革開放的見證者,也是受益者。”
張小平告訴記者,四十年前,他作為年輕人,見證了博望刃模具產業的從無到有,從低端到高端。未來如何從“博望制造”轉變為“博望智造”,則是靠現在的年輕人。
安徽省亞威機床制造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張云霞:“老一輩通過改革開放40年,把博望建設為‘中國剪折機床及刃模具第一鎮’,我們作為創業二代青年人,在未來應抓住‘一帶一路’政策,繼續發揮互聯網優勢,繼續拓展我們企業海外業務,同時加強我們自身思想和技能提升,堅定做一名改革開放(的)繼承者和發揚者。”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博望區共有以刃模具、機床、機械配件為主體的工業企業220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70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47家。 2017年,博望高端數控機床集聚發展基地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近120 億元,實現稅收4.02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0.33億元。工業產品在覆蓋全國的基礎上,遠銷到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來源:馬鞍山市人民政府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