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縱科:做真正的精準醫療,讓大家用得起好的精密醫療儀器
2018-12-14 15:38來源:裸泳//
原標題:新縱科:做真正的精準醫療,讓大家用得起好的精密醫療儀器
『以前是好的設備用不起,以后我想讓大家用得起,這是我的使命。好的東西中國一定要用起來。』
文/張浩
深度報道/共2458字/閱讀6分鐘
項目名稱:湖北新縱科
主營業務:高通量同步熒光檢測儀及配套試劑、高效組織細胞處理系統、智慧實驗室系統、其他試劑及材料
融資情況:2018年8月獲得中科院創投a輪投資
關鍵詞:高通量分子診斷檢測技術平臺、精準醫療、精密儀器、流式細胞技術、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國家杰出青年、國家萬人計劃
受訪人:新縱科聯合創始人、首席科學家、董事長王華林
一句話提煉:提供高通量精準分子檢測診斷技術系統解決方案
成立于2010年11月的新縱科,已經邁入了第9個年頭。而在8月份,才剛剛完成中科院創投的a輪投資??瓷先?,似乎有點慢。
慢的原因是因為,王華林想為國家做一點事,而非為了賺錢。
『十幾年前我們就很清楚要做的事非常難,必須要有科研基礎,否則走不下去。在科研上做出很好的成績,做產業化才有底氣。』
產業化這件事,王華林比其他人考慮的更嚴肅。
其實在精準醫療領域中,大多精密儀器全靠進口,價格高、售后差、一旦限制進口,企業面臨停工。
『那為什么不去做它?』
咽不下這口氣的王華林,想讓從業者們用得起來。
『在科研上做出很好的成績,做產業化才有底氣』
王華林是典型的科技成果轉化創業者。
2000年碩士畢業于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同年留所并在職攻讀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2003年獲博士學位。2000~2003年間獲得荷蘭nuffic和德國daad獎學金。
或許對很多科研工作者而言,將所學有所用,是不謀而合的志向。
對于王華林而言,這個契機并非邁入科研大門便開始,而是在2011年獲得國家杰出青年時才開始。
獲得杰青后,王華林選取了國內較為稀缺的方向——分子診斷醫療器械領域。
由于應用領域廣泛,分子診斷行業在全球得到了飛速發展。據相關數據,分子診斷市場規模從2010年16.5億元增長至2014年45.9億元,cagr達29.1%,占ivd市場的比例從2010年11%增長至2014年的15%,分子診斷市場增長率高于ivd整體增長率;假設分子診斷占比保持在15%不變,預計2019年分子診斷市場規模將達到108億元,分子診斷有望成為最有前景的體外診斷細分領域之一。
發展雖為旺盛,但產業鏈仍有缺失。
大體說來,分子診斷行業的上游有儀器設備和試劑兩塊;中游是應用型企業,應用企業直接從設備供應商或經銷商購買設備;下游則是血液樣本采集和檢測。
分子診斷行業和所有高端制造行業類似,上游核心技術更多掌握在國外,國內企業則更多集中在試劑或下游應用層面。但沒有核心技術無疑會受制于人,幾乎和今年的芯片行業類似。
所以說王華林想為國家和行業做一些事,是有道理的。他心里有種使命感。
做真正的精準醫療
而使命感這種東西,往往有其原因。
其實在所有精密儀器行業,最核心的就是設備。很多人覺得,設備是稀松平常的事情,買就行了。但事實上包括王華林在內,大多從業者都有過『憋屈』的體驗。
因為身處科研單位,常常要購置設備,王華林曾購置過某款精密設備,保修期一年,但剛好一年就壞了。于是找廠家來修,維修人員說:『上門一萬,不保證修好』。
『我心想,上門1萬不保證修好,這不是敲詐我嗎?』
王華林后來到電腦城找了個小伙,沒想到一會兒就修好了。『他說有個電阻非標了,買不到電子原件,我給你剪一截銅絲焊上去,然后就修好了。問他多少錢,他說50塊,我直接給了他200塊。這個事對我刺激很大,我當時琢磨這個事,不能一天到晚買進口設備。』
咽不下這口氣的王華林,決心一定要自己做,想讓從業者們用得起,也用得來。
但此時擺在他面前的3個難題是,一能不能做出來,二有沒有完善的供應鏈做支持,三做出來的后續?
之所以有這三個問題,是因為在整個國內醫療器械行業,雖談了很久的概念,但也并沒有真正的精準醫療,其中有大量影響因素。
先說能否做出來,主要在高通量同步熒光檢測儀這款設備上。
其投資人中科院創投皮振鈞表示,『為什么說高通量分子檢測那么重要?因為它能用在疾病檢測上,并且功能豐富,在這個體系之內既可以檢測核酸、又可以檢測蛋白,到目前為止,還很少有機器能做到這一點。同時在理論上可支持,在一個樣本中檢測個指標?!?/p>
其實在王華林決定做這件事之前,2008年左右他曾去做過調研,發現國內幾乎沒人能做出來。
難度可想而知,相應王華林也一做8年。而之所以投入長達8年這樣看似不經濟的行為來做科研,是因為在他看來,企業走的遠不遠,取決于這個。
第二供應鏈。
這8年間,王華林除了做研發外,第二件事,就是『摸準了』高端醫療器械的供應鏈。
常年從事相關領域投資的皮振鈞說,『武漢項目的成功率為什么這么低?北上廣深的成功率為什么這么高?是因為醫療器械在深圳、上??梢宰疃虝r間做好供應鏈,縮短研發時間,但在武漢,做不到這一點。』
因此新縱科目前的生產在上海,如何調光度、特殊技術等加工又放在了太倉。
第三后續。
采訪過程中,王華林常談到體系化。
因為一方面來說,醫療數據是海量數據,做海量數據的檢測,必須要體系化設備做配套。其中特別是病毒性檢測,不能接觸,相應以物聯網形式,他們也做了智慧實驗室系統。
另一方面則在于,醫療器械行業的固有問題。
皮振鈞表示,『在這個行業,30億營業額是個瓶頸,1個億凈利潤是個天花板,上新產品也不會把利潤率提高,反而會消耗利潤率和公司精力。原因是沒有體系化?!?/p>
這也就是為什么,除了高通量同步熒光檢測儀外,新縱科還做了高效組織細胞處理系統及大量配套試劑產品,以及智慧實驗室等項目。
另一方面也是對應長期的科研,做業務的補充?!涸谕顿Y者來之前,我們要自己有造血能力,自己要養活自己?!?/p>
『以前是好的設備用不起,以后我想讓大家用起來』
之所以談到造血能力,是因為新縱科也經歷過九死一生。
王華林表示,若不是上一輪中鈺資本的負責人懂這個,很可能新縱科走不到現在。
『我們公司發展至今,沒有成立融資部門,這些事都是我自己去解決。這也就是為什么真正做技術的公司很難成功轉化,因為你的人員儲備只有技術。我屬于講故事特別差的人,因為我們是做科學的。一直說我們做體系化,投資者看不懂,他不會跟你講體系化,因為這違背了投資的很多思路。但在我的理念,體系化是最有價值的?!?/p>
對于這幾年來為數不多的融資,王華林也較感慨。
他端著速溶咖啡,在中科院武漢研究所不大的辦公桌后說,『我們是趕上了一個比較好的時機,以前我對自己的年齡不太滿意,從讀書到現在一直踩著時代的末班車。這次,我終于踩到一個頭班車?!?/p>
對于這位科研從業者而言,『使命』是說出頻次最高的一個詞。
『以前是好的設備用不起,以后我想讓大家用得起,這是我的使命。好的東西中國一定要用起來?!?/p>
事實上分子診斷已是很大的市場,毋庸置疑。只是在中國的滲透還很低,只是我們離精準醫療的路還很遠。
而新縱科更多想把這條路鋪得近一點。
- end -
原創內容,未經同意,嚴禁轉載。
裸泳已進駐今日頭條、新浪、網易、天天快報、搜狐、九派、大魚號、雪球、財條、百家號等,敬請關注。
責任編輯: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布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閱讀 ()
來源:搜狐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