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在全球經濟低迷,市場萎縮的形勢下,遼寧大連裝備制造業抓住臨海和開放的優勢,積極搶占產業技術制高點,提高優勢產業的自主研發能力,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用先進手段裝備自身,大力培育具有競爭優勢的產業集群,實現了新的跨越。
統計顯示,今年1~7月,大連規模以上裝備制造企業累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287.6億元,同比增長10.1%,對全市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的貢獻率為33.4%,拉動增長4.5個百分點;累計實現利稅總額171.5億元,同比增長10.4%;累計實現利潤總額126.3億元,同比增長6.6%,裝備制造業已成為大連經濟發展的重要推進引擎。
加速實現大飛機國產夢
實現大飛機國產化的夢想,在&ldquo大連裝備&rdquo的支撐下,正加速實現。
不久前,由大連四達高技術發展有限公司自主研發設計的大部件對接柔性裝配系統投入使用,填補了我國大飛機制造領域大部件自動化裝配環節空白,成為大連市惟一獲首批國家兩化深度融合專項資金支持的項目。
飛機制造中的裝配對接,由于涉及大量零件、標準件、成附件,是一項技術難度大、涉及學科領域多的綜合性高技術環節。據了解,裝配環節工作量約占整個飛機制造工作量的40%左右,是飛機生產過程中最為關鍵和重要的部分。
四達公司技術人員給筆者作了個比喻:如果讓一個人把一個打碎成兩部分的雞蛋重新對接起來,或許可以成功;但如果讓四個人分別托舉一部分重量同時去做這項工作,恐怕很難實現。原因在于四個人的力量很難做到完美配合、協調一致。在大飛機制造過程中的大部件對接環節,遇到的就是這個問題:巨大的部件需要不同的機械手從不同方向托舉,進行完美的無縫對接,并最終完成鉆鉚焊接。這一技術一直被國外高度壟斷和控制。在我國自主研制生產大型民用客機的過程中,突破這一技術封鎖只能靠自己。經過多年潛心研發和試驗,四達公司終于在國內這一領域率先實現突破。
其&ldquo大部件對接柔性裝配系統&rdquo采用國際最先進的激光跟蹤技術、ccd視覺識別技術、可重構并聯機器人驅動技術及伺服驅動技術等,通過建立數字化裝配仿真過程、裝配設計可視化協同仿真平臺,在產前實現完全仿真生產狀態。之后,通過產品模型數據管理技術、數字化裝配過程模型的建立及數據庫的應用,實現自動尋找飛機曲面法線、數字化定位、自動鉆孔、自動輸送鉚釘、自動壓釘等控制功能。這套系統投入使用后,可使我國大飛機制造過程中的大部件連接誤差控制在正負0.05毫米范圍(大致相當于1根頭發一半粗細),而國外同類產品的工作誤差通常在0.1~0.15毫米之間。
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這套&ldquo大部件對接柔性裝配系統&rdquo的研制成功,解決了目前國產大飛機制造過程中無法精準定位、精確鉆鉚等技術難題,極大地提高了飛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讓&ldquo國產大飛機夢&rdquo加速邁向現實。
地鐵車輛走入高端市場
經過10天的鐵路運輸,9月24日,一列標有&ldquo0101&rdquo代號和&ldquom&rdquo古城墻標志的地鐵列車,帶著藍色&ldquo笑臉&rdquo,從大連順利運抵古城西安,與西安市民見面。這意味著中國北車大連機車公司繼成功占領大連、沈陽、天津等城軌地鐵車輛市場之后,首次挺進大西北,形成&ldquo大連造&rdquo地鐵車輛持續走入高端市場的局面。
這列具有清新氣息的地鐵車是大連機車公司為西安制造的,首列1號線地鐵車輛。因車身腰線為藍色古城墻飄帶圖案,當地車迷和網友把1號線列車親切地稱之為&ldquo藍毛蟲&rdquo。
作為全國7家具有資質的城軌車輛制造廠商之一的中國北車大連機車公司,具有雄厚的城軌地鐵列車研發和制造實力。近年來,其產品以優異的性能質量搶占了部分直轄市與省會城軌地鐵市場,先后為大連、沈陽、天津等多個城市不同線路提供了城軌地鐵車輛并投入運營,使當地乘客出行更加綠色、暢通、便利、舒適,呈現出&ldquo大連造&rdquo地鐵持續走入高端市場態勢。
2010年12月,大連機車公司首次進軍西北中心&mdash&mdash&mdash古都西安,與西安地鐵公司簽署了6.05億元的西安地鐵1號線25列車輛采購合同。按合同約定,首列車交付后,其余24列于2013年8月前分三批完成交付。目前,大連機車公司正在加緊研發a型車輛、鋁合金車體、城際列車以及100%低地板有軌電車等多種新產品,滿足不同地域和城市對不同形式城軌車輛的多種需求,明年,大連機車公司可達到年產1000輛城軌車輛的生產能力。
西安地鐵1號線西起后衛寨,東至紡織城,與去年開通運營的2號線形成&ldquo十字&rdquo骨架,全長25.36公里,設車站19個。2號線列車由中國北車長客股份公司提供,西安1、2號線地鐵車輛均為&ldquo北車制造&rdquo。
大連軸承遇&ldquo冷&rdquo自&ldquo加熱&rdquo
近兩年來,國內鋼鐵行業不斷滑向&ldquo冰點&rdquo,而作為大連軸承行業的代表,瓦軸鋼鐵軸承銷售卻穩中有增,今年年初以來已達2億多元,其中,替代進口軸承占40%以上。這不僅成為大連軸承行業新的增長點,也為國內鋼鐵行業面對經濟下行壓力提供了巨大支持。據悉,目前瓦軸生產的鋼鐵行業高可靠性、長壽命軸承,不僅被寶鋼、鞍鋼等國內知名鋼鐵企業采用,而且走出了國門,在國際市場上打響。
在全球化鋼鐵軸承市場的激烈競爭中,市場占有率的競爭就是技術實力的競爭。近年來,國內鋼鐵行業利潤率持續創下新低,鋼鐵軸承國產化更成為當務之急。瓦軸集團以新品搶占新市場,領先同行業。以鋼鐵行業配套的特大型四列圓錐滾子軸承為例,瓦軸產品已開始由最原始結構轉向全新結構,使產品精度更加穩定。熱軋專用全互換四列圓柱滾子軸承、不等列游隙配置的冷軋專用四列圓柱滾子軸承等,在鋼鐵行業形成了穩定的獨家供貨局面,產品的優勢,提升了市場占有率。
鋼鐵行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瓦軸加速推進鋼鐵行業配套軸承的研發。為寶鋼2050軋機研制生產的第一套國產化精軋機組工作輥軸承,順利通過國家驗收;自主研發的熱軋1250線、熱軋1450線全線配套產品,在一重、二重連續在線兩年運行無故障;自主創新的鞍鋼熱軋1580線產品,實現全線替代進口,使用壽命超過兩年半以上。目前,瓦軸生產的特大型鋼鐵軸承已經由點連成線,由線匯成面,全面覆蓋整個鋼鐵行業。
日前,國內一家重點鋼鐵企業的鋼包爐因進口軸承出現問題而停機,由于此前瓦軸已經將其所需軸承國產化,所以接到求援電話后15天就出產。增值服務獲得了用戶的認可,這家鋼鐵企業因此將70%以上新產品的首家供貨權和國產化軸承獨家配套權,全部給了瓦軸。
來源:互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