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機行業是經濟景氣的晴雨表,挖掘機的忙閑,直接反映出經濟景氣程度。
得益于2009年國家的4萬億投資的刺激下,公路建設、房地產建設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直接帶動了挖掘機市場,工程機械制造商紛紛擴充產能與行外企業的進駐,使挖掘機行業呈現出了前所未有的&ldquo井噴式&rdquo發展。然而,輝煌之后往往伴隨著危機,隨著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整,挖掘機行業進入調整期。銷量下滑、市場競爭激烈、產品同質化、盲目建設以及重復建設,導致了行業產能過剩。
銷量萎縮
媒體報道,2010年,李平峰辭去物流公司的工作,將房產抵押給銀行并貸款20萬元買了一臺小型挖掘機,后來又買了一臺18萬元的挖掘機,隨著各項基礎設施的建設開工,那時候的活兒實在多得做不完。以前,李平峰都會準時向銀行還貸,信用記錄良好。但眼下這份記錄可能會被抹上污點,畢竟他向銀行貸款購買的兩臺挖掘機已休假兩個月,何時開工也是未知數。
事實上,李平峰生意慘淡,只是挖掘機行業利潤虧損的一個縮影。
近期,多家工程機械公司發布的2012年半年業績預告顯示,山推股份預計上半年凈利同比下降50%-100%;柳工業績下降了60%-90%。
&ldquo造成我國挖掘機行業大幅度下滑的原因是因為外部市場需求疲軟,不少&lsquo鐵公基&rsquo項目停工,房地產調控導致很多項目的停建緩建,影響了挖掘機的銷量。&rdquo行業分析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據挖掘機械分會秘書長李宏寶的《2012年中國挖掘機械市場分析》報告顯示,中國挖掘機2012年1-8月28家主機制造企業累計銷售各類型液壓挖掘機產品90073臺,較去年同期下降36.2%。其中,第一季度共銷售44166臺,二季度銷售34526臺,三季度7、8月銷售11381臺;同比2010年相關數據,三個季度同比降幅分別為5.4%、30.6%、35.7%,降幅正在不斷擴大。
挖掘機械分會會長曾光安在出席2012年度中國挖掘機械行業年會上表示,2011年下半年以來,挖掘機銷量已經出現連續15個月的負增長。
從目前的經濟形勢來看,全球經濟轉好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國內調控政策還將繼續,數年內我國挖掘機市場預計難以出現高增長的局面。
產能過剩
在挖掘機行業大舉擴張的背后,泡沫危機已經顯現。2010年被稱為挖掘機行業的元年,先后就有四川五糧液集團投資13億元,成立了四川宜賓普什重機有限公司;國內造船老大之一的熔盛集團也宣布投資60億元成立安徽熔安重工工程機械公司與國內知名卡車生產商中國重汽等&ldquo門外漢&rdquo企業紛紛殺入挖掘機行業。
劉潔告訴記者說:&ldquo挖掘機作為全球工程機械中的主要子行業,銷售規模僅次于推土機、裝載機、平地機、鏟運機等鏟運機械。2010年,我國挖掘機行業延續了上一年的發展態勢,在政府加大基建投資、推進城鎮化建設等諸多政策的推動下,實際累計銷售總量超過了16.5萬臺,同比增長74.5%。&rdquo
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挖掘機械分會統計顯示,2010年,國內挖掘機的年產能(含規劃)已經超過了40萬臺。其中,三一重機今年銷量過萬臺后,2011年的目標是2.5萬臺。而山重建機預計今年銷量達3000臺,明年的銷量目標1萬臺。
段嘉宣認為,中國挖掘機市場保持每年超過40%的增長速度,在市場高速增長的強烈預期下,企業盲目投資導致了結構性產能過剩,國內挖掘機市場正處于嚴重的供大于求的困境。
&ldquo與此同時,造成挖掘機行業產品同質化、盲目投資與重復建設現象嚴重的關鍵因素是國內挖掘機企業的創新能力不足、尚未掌握核心技術。由于我國挖掘機生產企業并有掌握核心配件研發生產技術,缺乏高科技產品、核心技術開發、技術含量高的關鍵功能部件研發生產,這也使得國內企業無法占領高端市場,制約我國挖掘機行業由大變強,導致整個行業結構性產能過剩。&rdquo段嘉宣說。
劉潔告訴記者,去年包括工程機械龍頭企業在內的多數廠家采取了&ldquo零首付&rdquo銷售模式,&ldquo零首付購機模式&rdquo無異于殺雞取卵,然而這種惡性競爭模式在工程機械行業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來源:互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