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7年,預計中國半導體市場可達4996億美元,自給率有望達40.3%。其中,9.1%的自給率來自于中國470億美元半導體投資。
隨著新興產業、技術和產品不斷涌現,大數據、云計算、5g、ai等技術也為半導體行業提供了巨大的市場。
過去半導體產業的驅動力主要來自通信、計算機和消費電子,汽車和工業將是產業今后的驅動力。
在12月12日舉行的全球ic企業家大會·半導體產業投資與創新分論壇上,多位演講嘉賓都做出了類似論述。
福建省安芯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管理合伙人周貞宏表示,從2017年到2022年,汽車和工業半導體復合增長率是半導體平均增速的兩倍。
越來越多行業人士認為,汽車或將成為繼手機之后的又一大移動智能終端。根據麥肯錫報告,正經歷從硬件定義到軟件定義的轉換。目前,軟件占一d級車或一輛大型車全部內構的10%,而到2030年,這一比例將達到30%。
汽車半導體業務潛力巨大,特別是5g將獲得大規模商用。作為5g的重要應用場景之一,車聯網或將迎來爆發。icinsights預測,預計到2021年,汽車電子產品將占全球電子系統銷售額的9.8%。
資深副總裁兼汽車電子事業部首席技術官larsreger曾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平均下來,每輛車內裝配的半導體的價值大概是384美元。預計今后10~20年內,這一價值將增長3倍,驅動力主要來自自動駕駛、電動汽車以及車載信息娛樂系統等車內應用。
他指出,汽車行業有很多顛覆性的創新,“很多大型半導體企業為什么走向汽車行業?還有很多也是圍繞這個主題,有很多大企業現在要進入到其他的市場,必須要找到其他新的領域來發展業務,汽車是一個重要的領域。”larsreger稱。
正是看到汽車半導體的潛力,在手機芯片業務觸頂后,曾希望通過收購恩智浦進行多元化發展。
5g、物聯網、ai和區塊鏈等各種創新技術也將帶來半導體市場的增長。以物聯網為例,市場機構gartner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物聯網市場規模將達到1.69萬億美元,較2016年增長22%。預計物聯網產業發展將保持20%左右的增速,到2020年,全球物聯網產業規模將達到2.93萬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將達到20.3%。
目前,中國半導體嚴重依賴進口,但隨著政策支持和產業發展,自給率將有所提高。
芯原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戴偉民表示,2018年中國半導體市場預計達2332億美元,自給率為12.2%。到2027年,預計中國半導體市場可達4996億美元,自給率有望達40.3%。其中,9.1%的自給率來自于中國470億美元半導體投資。
政策和資金的支持讓半導體產業一下子變熱,芯片企業遍地開花。
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集成設計分會理事長魏少軍在中國集成電路設計業2018年會上指出,今年我國芯片設計企業數量再次大幅上升,共有1698家,比2017年大幅增加了318家。
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下稱“大基金”)一期募集資金1387億元,二期募資今年初已經啟動,市場預計二期規模有望達到2000億元。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總裁丁文武稱,下一步大基金將提高對設計業的投資比例(目前僅占17%),并將圍繞國家戰略和新興行業進行投資規劃,比如智能汽車、智能電網、人工智能、物聯網、5g等,并盡量對裝備材料業給予支持,推動其加快發展。
除了大基金的帶動作用,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火熱發展也離不開地方政府的持續支持。
“群狼戰術”、“一哄而上”是典型的技產業發展模式。廈門半導體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匯聯認為,地方應支持有條件的地區發展集成電路產業,堅決杜絕“招商引狼”的區域發展模式。
紫光展銳副董事長及ceo刁石京此前對媒體表示,各地爭相上馬相關項目,如果缺乏有效的統籌,可能會形成惡性競爭。他指出,鼓勵市場競爭,但不應一哄而上,最終傷害整個產業。因為集成電路投入非常大,需要技術和人才等多方面的積累。
地方希望通過項目投資聚集產業,拉動;一些投資人和創業者將此看作一風口,但半導體從來不是賺快錢、走捷徑的行業。
武岳峰資本創始合伙人武平稱,無論是對于從業人員還是對于投資人,半導體集成電路產業都是高科技產業中最掙錢的領域,整個半導體當前的市盈率在52倍左右,過去十年的市盈率也在40多倍,這是非常高的投資回報率,但需要沉下心來做。
來源:東方財富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