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世界一級零部件供應商動作頻頻,有剝離或分拆業務后獨立上市的,有架構整合的,有兼并重組的,亦有脫離汽車行業的……其中,專注于渦輪增壓技術的科技公司(garrett-advancing motion)在今年10月1日(美國時間)宣布從霍尼韋爾集團完成免稅拆分,成為一家獨立公司,且同時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
這家在汽車技術領域耕耘六十多年的先行者,如何看待脫離霍尼韋爾后獨立發展的機遇?作為最早一批將渦輪增壓技術引入國內市場的外資企業,在面對汽車電氣化、智能化的發展變革時,又有哪些應對之策?帶著這些問題,有幸采訪到了全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芮博廉(olivier rabiller)。
306 405 >
67 16 >
蓋瑞特全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芮博廉(olivier rabiller)
當家又做主:分拆獨立是為了更好的發展
關于記者提出的零部件巨頭架構調整和拆分背后的原因,蓋瑞特全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芮博廉分析到,“近年以來汽車零部件企業呈現的諸多變化,并不是單一原因造成的。就霍尼韋爾本身來說,它是一個工業巨無霸,有非常豐富的產品線, 并會一直對產品組合做審慎的觀察和評估。履新的霍尼韋爾ceo期望霍尼韋爾能夠在更窄的行業領域內更加聚焦,蓋瑞特(前霍尼韋爾交通系統)是公司內唯一一家汽車板塊的業務,和其他業務板塊的協同性并不高,使其獨立運營可以獲得更快速的發展。”
“分拆跟我們的業績表現沒有任何關系,更多是集團從企業發展戰略角度來考慮。無論在霍尼韋爾與否, 我們都交出了亮眼的業績表現”,芮博廉補充道。 據了解, 2017年該業務版塊實現了31億美元的全球銷售額,最新財報數據顯示,今年三季度,蓋瑞特全球業績實現了7%的正增長,預計2018年全年會有更大突破。
作為在歷史上以航空技術與產品起家的蓋瑞特公司,在孵化重大突破(breakthrough)的新技術時,的確進水樓臺地借鑒了很多航空航天方面應用的“黑科技”,譬如在電動化、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就汲取了航空技術領域的應用思路和部分經驗。不過在項目成立后,蓋瑞特就成立了可持續發展的獨立研發團隊,并掌握專利技術,針對汽車產業的場景和主機廠的特定需求進行獨立開發。需要指出的是,空氣動力學和特殊材料方面的成果是蓋瑞特獨有的,一方面,車用渦輪增壓器轉子的轉速實際上比飛機上應用的轉速更快、要求更高;另一方面,單個渦輪增壓器部件的成本和上萬部件的成本不一樣,需要不同的技術,蓋瑞特在成本控制上可以做得更加精確。
“我們覺得這個分拆的時間點是非常合適的,現在我們已經完全具備了獨立的研發能力,獨立運營后,我們相信會取得更好的發展。” 對于獨立后的發展之路,芮博廉充滿信心。
67 16 >
脫離霍尼韋爾后的蓋瑞特,除了更名之外,還有哪些新變化?與此同時,蓋瑞特對自己的定位和發展愿景是什么?
“不管是作為霍尼韋爾內部獨立運行的業務板塊還是以現在上市公司的身份發展,在贏得市場戰略上,二者是一致的,即成功的核心要素不會改變,”在芮博廉看來,差異化的領先技術、全球化的布局和工程研發能力、給客戶提供最好的體驗,滿足客戶高質量且低成本的交付需求是企業贏得競爭的核心要素。
“當然,獨立之后公司在職能上會有一些變化,以前是一個集團下面的業務單元,現在是一家獨立的上市公司,我們需要自己做集團管理的職能,我們要自己當家且做主,包括我們現在直接跟投資者交流。” 芮博廉表示,獨立后,蓋瑞特將獨立自主地、快速地決定自己未來的發展戰略,除了內生式或現有業務以外的增長,還包括兼并及收購。
變革之道:布局智能網聯與動力電氣化
當下,除了傳統內燃機的節能減排外,智能化和電氣化已然在變革百年汽車產業,以電氣化為例,有行業分析報告指出,2025年全球30%的車將采用混動技術(包括全混、中混、微混各種混合動力的技術),這將是電氣化最主要的發展趨勢。面對此發展趨勢,蓋瑞特又有何布局?
“智能化、網聯化和電氣化是非常好的發展機遇。” 芮博廉分析稱,相較于傳統內燃機,混動汽車對渦輪增壓技術采用的比例會更高,預測能夠達到76%的占比,比內燃機的比例還要高。
不過,因為需要和電機配合使用,混動車型對渦輪增壓技術的要求更為嚴苛。在采用獨特的電機技術,及軟件控制等各種先進技術后,蓋瑞特率先研發了電動渦輪增壓技術。
電動渦輪增壓器
據了解,該技術在發動機啟動時能立刻高速運轉,不到1秒鐘即可達到90%的最大目標壓力,最大限度減少渦輪遲滯,同時在廢氣能量過剩的時候進行電動回收,進一步降低油耗表現。“我們擁有很多差異化的核心技術,比如搭載在電動渦輪增壓器的電機,最高轉速可達20萬轉/分鐘,即每秒3000多轉,目前沒有任何一款電動零件能達到如此高的轉速。”按照規劃,蓋瑞特將在2021年和一家全球級的主機廠量產該產品,這將是全球第一款電動渦輪增壓的量產。
在燃料電池技術領域,蓋瑞特正在做供氫燃料電池使用的空氣壓氣系統,“目前,我們已經與幾家中國生產廠家進行了接洽,從政策、投資等方面的導向來看,我們確信中國市場會成為燃料電池應用方面的領跑者。”
另外,在萬物互聯,汽車也更加智能化的當下,蓋瑞特在智能網聯領域亦在積極布局,“我們最主要的目標就是希望能為智能汽車創造一個更安全、更可靠的網絡,這個網絡不僅能夠幫助車輛防止黑客攻擊,也包括對整車進行系統級的智能監測和風險預防,提前預判整車是否存在故障。”
目前,蓋瑞特有約100位軟件工程師團隊專門在做整車集成健康管理系統和車輛端到端的網絡安全系統的軟件開發。“當智能化為汽車賦予了越來越多的功能,越來越多采用電子零件和電氣系統,提供整個系統的預診斷對整車駕駛體驗來說至關重要,如果沒有很好的智能化整車健康管理系統、預診斷系統,整車將會面臨不小的安全挑戰,如果只能等到故障發生時再被動處理,會帶來很多時間和成本的損失。”芮博廉如是強調。智能診斷軟件方案通過有效的引導式專家故障排除軟件和機器學習能力,可提升一次性修復率,避免錯誤診斷和過度維修,與此同時,車載健康監控和云端預測性診斷工具可在故障問題發生前提供預警,并從實際案例中汲取經驗及規則,改進未來的車輛健康性能。
在中國,為中國: 本土增壓市場驅動全球增長
自1994年進入中國市場,蓋瑞特可以說是最早一批將渦輪增壓技術引入國內市場的外資企業,最新數據顯示,蓋瑞特在亞洲的市場份額占全球整體業務的30%左右,其中,中國是最大的業務板塊。
67 16 >
蓋瑞特武漢工廠
在中國,蓋瑞特設有上海和武漢兩家制造工廠,以及超過200名的工程團隊。此次采訪所在的武漢工廠,主要負責生產大批量的乘用車渦輪增壓器,配套客戶涵蓋自主品牌、合資品牌及進口品牌。
2009-2010年,蓋瑞特與武漢政府積極磋商,并于2013年投建了現在的渦輪增壓制造工廠,得益于當地出色的勞動力資源和便利的交通運輸條件,武漢工廠的整體業務節節高升。芮博廉表示:“武漢是為中國市場大量乘用車渦輪增壓器的需求而準備的,這是我們整個業務體系里增長最快的一家工廠,這邊已采用很多很先進的工藝技術,如激光焊接技術、x光探傷,自動化的高速線也為產能持續攀升提供了有利條件 。”
當問及其如何看待中國整體車市增速放緩甚至呈現負增長的發展走勢帶來的影響時,芮博廉坦言,車市的悲觀預期和渦輪增壓器的使用量,并不是同樣的替代概念。芮博廉分析道,蓋瑞特的業績增長主要來自于兩部分:第一個最核心的驅動力就是渦輪增壓器裝載比例的提升,這是節能減排、發動機小型化迫切需要的技術;第二個是新項目的引進、新客戶的開發和新項目的投產,如武漢工廠就有很多即將上線的新項目正在調試產線。
數據顯示,2018年,在“雙積分”等政策的驅動下,中國乘用車渦輪增壓滲透比例在47%左右。未來,隨著國六排放法規實施,百公里油耗限值進一步收縮,蓋瑞特預測到2022年中國市場的滲透率將會在70%左右,渦輪增壓年產規模將增加1000萬臺,市場增長空間不容小覷。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