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國產膠印機你會想到什么?也許你會想到北人、上海電氣、大族冠華等國產設備制造商,也許你會想到北人08機等經典國產機型,也許你會想到印刷車間中那些老舊的設備。雖然國產膠印機同樣是我國印刷行業的中流砥柱,但卻很少有媒體集中地梳理過國產膠印機的發展狀況,那么,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當前國產膠印機的發展現狀。
進出口數據:
國產設備已滿足部分市場需求
根據《2012中國印刷業年度報告》刊登的海關統計數字,2011年全國共進口各種印刷設備及輔助設備2.32萬臺,總金額合計20.54億美元;進口輔助機器及零件55.38萬千克,總金額0.86億美元。2011年全國共出口各種印刷設備及輔助設備319.96萬臺,總金額9.97億美元;出口輔助機器及零件790.25萬千克,總金額0.57億美元。從數量與金額的對比中我們可以看出,進口的大設備居多,而出口的小設備居多。
再進一步細看進口數據,2011年我國共進口膠印機1372臺,比2010年的1451臺下降了5.44%。在進口的各類膠印機中,進口數量以單張紙膠印機為主,其中四色及以上單張紙膠印機居大多數。這說明,單色和雙色單張紙膠印機由于國產設備已經基本能夠滿足國內要求,基本無需進口;相比之下,由于國內四色及以上單張紙膠印機的技術水平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所以國內一直以來對這類高端印刷設備的進口需求量都比較大。盡管如此,也必須看到,在高端膠印機的制造商中,國產品牌迎頭趕上,2011年四色單張紙膠印機進口率下降了9.29%,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國產膠印機占領了一部分高端市場。
產品結構:
向多色及中大幅面發展
經過近些年的發展,國產膠印機的產品結構已經發生變化。在2004年前后,&ldquo小膠印&rdquo還是國內膠印設備生產中的關鍵詞,很多&ldquo小膠印&rdquo設備廠商將這一市場做到了海內外,尤以遼寧、山東等地的廠商居多。時至今日,隨著國外銷路收窄,&ldquo小膠印&rdquo設備已經不再是國內膠印市場的熱門產品。曾經風靡一時的&ldquo小膠印&rdquo設備生產廠商,有些已經退出市場,有些則轉向中檔幅面膠印設備生產的行列,如大族冠華、威海印機、濰坊華光等當年&ldquo小膠印&rdquo設備的主要生產廠商,均已在中等幅面甚至大幅面膠印機市場站穩腳跟。而國內市場南北兩家重要的膠印設備生產商北人和上海電氣印包集團則不斷擴展自己的產品線,提升產品技術水平,已向國際先進行列靠攏。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如江蘇昌升、河南新機等設備制造商,還針對不同客戶推出了大幅面甚至超大幅面單張紙膠印設備,更拓寬了國產膠印設備的產品線。
正如業內專家韓曉良在其一篇文章中所說:&ldquo從產品結構分析,小規格多色膠印機經過旺盛的銷售期后開始進入平穩銷售階段,中等規格的多色膠印機銷售較好,大幅面和超大幅面的多色膠印機市場開始形成,但銷售量仍然有限。雖然國內高端印刷市場仍被國外品牌控制,但一批國內膠印機企業實現了快速增長。&rdquo
與此同時,當前印刷行業的單雙色膠印機基本由國內廠商供應,當然,這類設備的市場需求也在不斷減少。而由于業務需求的變化,印刷企業對四色及以上膠印設備需求增多。因此,眾多國產設備廠商也將產品研發重點集中于四色及以上設備,并取得了一定成績,占領了一部分國內市場。
技術水平:
向高速、高質、高自動化方向發展
無論是吸收國外先進技術還是提升自主創新水平,國內各大膠印品牌都在使出渾身解數向國際主流膠印設備靠攏??梢钥吹?,經過努力,當前國產印刷設備無論是速度還是質量、自動化等方面,均實現了飛躍。如果提到國產膠印機,你想到的還是那些漏油的設備,你確實已經out了?,F在,速度在1萬張/小時以上的設備比比皆是,時速可達到7.5萬張的中型印報機已經可以由國內企業自主生產,直接驅動技術、油墨預置系統、自動檢測系統、自動上版技術等先進技術已經悉數應用于國產膠印設備之中??偟膩碚f,現在的國產膠印機機器性能較以前得到了穩步的提高,機器結構設計更加接近國際水平,自動化程度也得到了逐步提高。在內在完善的同時,國產設備的外觀也不再是以前傻大笨重的代表,人體工程學設計、更加漂亮的外觀也給國產設備增色不少。
此外,設計水平的提升需要制造水平與裝配水平共同提升的保證。這一問題也得到了眾多廠家的重視,這也是近年來國產膠印機能夠得到長足發展的重要原因。
發展差距:
研發需繼續加強
談及國產膠印機存在的問題,可能很多人都會說設備穩定性不高、小毛病頻出、機器漏油、車速達不到額定標準等,確實這些都是國產膠印機存在的典型問題。從這些小問題上,我們也必須意識到,國內設備與國際先進水平還是有很大的差距。而要提高水平,首先要從小處抓起,小問題也決不能忽略。
此外,對于中國企業對研發的投入也總是為人詬病,研發投入過少更是直接影響了設備技術水平的提高。據筆者了解,在以前,國內設備制造商研發投入只有4%,而國際大廠商均在10%以上,研發投入的巨大差別甚至使得國產設備與進口設備間技術水平形成巨大差異。近兩年雖然企業在研發費用上的投入有所提升,但要加快追趕的速度,還要繼續&ldquo高度重視,加大投入&rdquo。而值得一提的是,大型膠印設備領域依然缺乏國產設備身影,期待國產膠印設備進入并參與競爭。
品牌價值:
提升之路任重道遠
不管怎樣,國產膠印機總是被籠罩在如海德堡、曼羅蘭、高寶等進口設備的光環之下,這便是品牌的魔力。雖然國內各大膠印設備生產商都鉚足了勁兒地追趕國際先進水平,但在生產制造之外,品牌價值提升卻有些乏力。雖然前有上海電氣收購高斯與秋山,后有大族冠華收購日本筱原,讓人不得不對國產設備制造商刮目相看。但從當前的情況來看,國產品牌價值仍與進口品牌差距頗大。
品牌價值包括知名度和美譽度兩個方面,客戶在聽到品牌名稱時會想到什么?對品牌有哪些印象、哪些想象?客戶會拿什么品牌的設備作為其吸引客戶的資本?一直以來,國產膠印機給行業留下的是&ldquo技術落后&rdquo的刻板印象,在同樣的大背景下,所有國產膠印機品牌應齊心協力提升品牌形象,當然,形象提升的前提肯定還是技術水平的提高。如果國內企業能夠生產出國際一流水平的設備,也是印刷企業的一大幸事吧。
來源:互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