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落而知秋。要想直接感受目前風電市場的溫度,一年一度的北京國際風能展恐怕是最佳去處了。
11月15日風能展開幕當天,當記者趕到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新館時,登陸廳門口只有寥寥數人,與以往排隊入場的熱鬧場面大相徑庭;不止展館外塞廣告、發傳單的面孔少了很多,展廳內看展示、要資料的觀眾也沒了擁擠,冷清了不少。
記者注意到,與往年讓人應接不暇的新品發布、推廣活動相比,今年的整機制造商都將活動縮小到了自家的展臺上,而跟展覽配套的活動也大多是技術型講座。
資料顯示,盡管展覽面積從2008年的16000平方米擴大至今年的50000平方米,但參展商僅有400余家,遠低于去年的612家。
&ldquo這兩年風電產業不景氣,來的人也是越來越少啊。&rdquo一位長期浸淫在風電領域的業內人士對記者感慨說。
&ldquo我覺得這個行業最近幾年的慘淡是以前從來沒有過的,&rdquo恩德中國首席執行官jensolsen坦承,其公司的現金流為負。事實上,由于風電行業發展速度減緩,且風機設備產能過剩,市場競爭激烈,從外資品牌,到本土制造商,幾乎無一幸免。
制造商苦不堪言
華銳風電(601558)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其當季實現收入5.48億元,虧損2.80億元。由于生產經營調整,開工不足,繼應屆生解約門之后,該企業日前又爆出了變相裁員的消息。其焦頭爛額與初登資本市場時的風光無限可謂是天壤之別。
而另一本土巨頭金風科技的日子同樣不好過。其前三季度實現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3851.6萬元,同比下滑93.74%。同時,該公司預計其全年凈利潤同比將下滑50%~100%。從單個季度來看,第三季度營收24.6億元,凈利潤為-3243.88萬元,為2008年以來的首次單季度虧損。
而就在同一天,該公司公告,將其西安金風80%的股權出售給中國北車股份有限公司,以換取6480萬元。對于6310.9萬元政府補助已成為公司前三季度業績最大貢獻項的金風科技來說,此舉無疑&ldquo斷臂求生&rdquo。
&ldquo可能明年還會更難一些&rdquo,金風科技董事長武鋼表示,之前累積的困難到明年可能會有一個更大的量,所以,企業要盡早做好過冬準備。
而部件制造商也是苦不堪言。
中國復合材料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定金抱怨說,相比以組裝為主的整機商,部件制造商的現金流負得更多,收錢更慢,賺錢更少,虧得特別多,&ldquo現在是寒冬,后面還有嚴冬,零下20度沒有到底,好像還要到零下40度。&rdquo
博世力士樂公司副總裁王貴軒表示,目前整個市場有35%~40%的產能處于過剩狀態,下半年可能更嚴重一些,&ldquo主要是所謂的不理智投資造成的&rdquo。
在業內人士看來,經過前幾年的狂飆突進,2012年我國的風電制造業已進入了高成本的微利時代,產業整合也勢在必行。
而事實上,部分備受煎熬的整機制造商已經悄然退出了。統計顯示,2009年中國有43家風電整機供應商,而到2011年,這一數字已經降到了29家。
&ldquo現在不止是企業多,還有太多的并購正在進行&rdquo,jensolsen表示,在風能行業中,2和2合并之后并不會成為四,所以,到2050年或2060年時,我們的風能企業會大大減少。&ldquo因此,在華企業必須要重新考慮自己的戰略。&rdquo他提醒說。
棄風率達16%
中國已然成為全球風電并網裝機最多的國家。在北京國際風能大會的開幕式上,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劉琦透露說。他還表示,預計今年全國風電并網裝機將超過6000萬千瓦,發電量超過1000億千瓦時,風電將成為火電、水電之后中國的第三大電源。
盡管領跑全球,但并網和消納不暢,已成為制約我國風電開發的重大挑戰,而因之而來的棄風,更成為我國風電業無以言表的痛。
據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施鵬飛透露,雖然2011年風電并網裝機達4700萬千瓦,但棄風電量卻達到了123億千瓦時,折合損失電費66億元,&ldquo由于負荷消納的問題,去年全國平均&lsquo棄風率&rsquo為16%&rdquo。
其中,棄風現象最嚴重的地區是傳統的風電市場三北地區(東北、華北和西北),也就是我國風力資源最好、大型陸上風電基地布局最為集中的區域。
根據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國家風電信息管理中心編寫的《2011年度中國風電建設統計評價報告》顯示,內蒙古東和吉林是&ldquo棄風&rdquo的重災區,在兩地統計的98個及44個風場棄風率都超過了20%。
而據業內人士透露,今年的棄風狀況還在不斷惡化,預計可能在200億~250億千瓦時之間,甚至還可能超過300億千瓦時。
在施鵬飛看來,這歸咎于風電建設規劃與電網規劃不協調,且風電本地消納市場空間有限,系統調峰問題較為突出,&ldquo因此,促進風電消納市場和各類電源協調運營的機制,這是我們面臨的最大問題。&rdquo
對此,劉琦指出,&ldquo傳統的管理體制和政策措施已不能適應風電等新能源發展的需要。&rdquo
目前,美國和歐洲一些國家通過立法,加強電力基礎設施建設和技術創新,已經初步建立起適應新能源大規模發展的電力運行體系和政策法規制度。
而為促進中國風電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劉琦表示,下一步將首先加強電力系統建設,擴大配置風能資源范圍,研究制定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制,促進風電全額保障性收購,同時,還要優化風電開發布局,集中開發與分散發展并舉,優先建設市場條件較好的陸地風電,穩妥發展海上風電,保持適度風電建設規模。
此外,他稱,我國還將創新風電利用方式,開發供熱、農業提水灌溉等靈活用電負荷,促進風電就地消納和利用,同時開展風電國際合作,增強中國風電企業創新能力,參與國際標準和規則制定。
相關鏈接
2030年中國風電裝機占全球30%
最新發布的《全球風電發展展望2012》報告預測,到2020年風電可以供應全球12%的電力需求,到2030年這一數據將會超過20%。其中,中國到2030年的風電裝機量將占全球裝機量的30%。
該報告由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和全球風能理事會共同發布。其提供的數據顯示,到2010年底,中國風電累計裝機量達到44.7吉瓦,2011年底為62.3吉瓦,預計到今年底這一數據將達到80吉瓦。
在國際能源署&ldquo新政策&rdquo背景下,報告預測,到2030年,中國風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279吉瓦,占全球總裝機容量的30%,僅低于歐盟的32%,位居世界第二。北美地區與印度緊隨其后,裝機總容量分別占全球的20%與7%。
同時,中國風電產業的就業規模將從目前的26萬人增加到2020年的31.2萬人和2030年的35.5萬人。報告還預測,到2015年,中國風電將生產330twh的清潔電力,而到2020年和2030年,將可貢獻566twh和1313twh的電力,在中國的電力市場格局中占據可觀的份額。
綠色和平國際可再生能源高級專家斯凡·泰斯克表示,到2020年風電產業將提供210萬個就業機會,這一規模是目前的三倍。&ldquo穩定是確保風電產業長期發展至關重要的因素。&rdquo
根據國際能源署的新政策情景預計,風電市場的年增長率將保持平緩態勢,直到2015年,而后五年將比2011年減少10%。
對此,全球風能理事會秘書長蘇思樵表示,風電將在未來的能源結構中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ldquo但是風電的潛力要得到完全的發揮,需要各國意識到氣候變化的危害和風電對于減緩氣候變化的作用,采取積極政策,并抓緊時間付諸行動。&rdquo (李 瞧)
國際風能大會日前在京舉行
11月15~17日,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新館)舉行。
該展會由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全球風能理事會和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四家共同打造。作為中國最大的風能展,該展會見證了過去五年中國及全球風能行業的成長、壯大,并逐步走向成熟。
據介紹,此次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前來參展,參展企業400余家,其中整機參展商20余家,基本囊括了中國風電市場上的主流整機企業。
中國風電在經歷了連續數年高速增長后,正面臨著許多瓶頸,發展速度開始放緩。&ldquo十二五&rdquo期間,我國風電產業將迎來結構調整的重要機遇,如何實現中國從&ldquo風電大國&rdquo向&ldquo風電強國&rdquo的轉變,是行業發展面臨的巨大挑戰。
此次大會的主題是從量變到質變&mdash&mdash風能市場的新機遇和新挑戰。在這一主題下,大會設置了新形勢下全球風能領域的政策與市場、技術與創新等十余場次的主旨演講。同時,此次還特別設計了風電新興市場分析、風電產業與氣候變化、風電產業投融資等專題論壇。
來源:互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