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人員正在一級抽水站架設輸電線路 朱昆林攝
中新網云南新聞12月14日(朱昆林)來電了!來電了!陸良縣大莫古鎮(zhèn)嘎古村委會嘎古村一級排灌抽水站負責人邢建長大叔高興的像個孩子似的。邢大叔快步走到抽水機旁合上抽水機的閘刀,麥子河水庫里的水隨著“咕咕、咕咕”的聲音被抽到了六米多高的水渠中,然后順著水渠向嘎古村方向流淌開來。邢大叔緊握著嘎古抽水變壓器增容改造項目負責人仕文剛的手,高興地說:“小伙子,這兩天辛苦你們了!現在的電比以前足了,抽水量也比以前大的多,今后再也不用擔心抽水電不夠用了。我們村1200多戶村民、4700多人用水有保障了,14000畝莊稼地以后的用水也有保障了,水有了保障,我們的豐收就有保障。”。邢大叔的語氣內充滿了自信,臉上掛滿了微笑,憧憬著來年的大豐收。
施工人員正在一級抽水站緊固變壓器上的接線 朱昆林攝
這是近日,云南曲靖陸良供電局在陸良縣大莫古鎮(zhèn)嘎古村委會嘎古村一級排灌抽水站變壓器增容改造項目順利完工后的一個場景。
據邢大叔介紹,嘎古村地勢較高、嚴重缺水,缺水給整個村村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嚴重影響。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全體村民集體做出了一個大膽而深遠的決定——決定從村東北邊幾公里外的麥子河水庫抽水入村。這可是一個大工程,由于距離較遠先后建了一級、二級兩個抽水站,我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一級抽水站。在上級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全體村民幾年的努力最終建成了這條“生命渠”。三十多年來,我們就是依靠這條水渠在這生存、發(fā)展,我孫子都讀小學了,這條水渠給我們一家三代帶來了許許多多的歡笑和回憶,它已經成為我們全體村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但這條“生命渠”自建成第一天起就有一個缺點——必須依靠充足的電才能把水抽上來。三十多年來,陸良電力人一路默默陪伴我們走過來,為我們的抽水用電保駕護航,為我們村每家每戶每年的豐收默默奉獻著。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尤其是一些大型種植養(yǎng)殖企業(yè)的引入,導致全村整個用水量大幅增加,現在每周要抽五天的水才夠用,最低保障也要隔一天抽一天水。一級、二級抽水站原來的變壓器都不能滿足這種負荷要求,抽水電不夠用了。為了解決抽水用電問題,今年嘎古村排灌抽水站變壓器增容項目被列入了“云南省高效節(jié)水”工程配套項目。陸良供電局真心為我們老百姓著想,主動上門服務,及時安排人員到現場勘察,制定實施計劃和方案。這兩天的工程實施,這群年輕人為了盡快給我們用上抽水電,更是早來晚歸的加班加點搶工程進度。
翻山越嶺的水渠給當地源源不斷地供水 朱昆林攝
據項目負責人仕文剛介紹,嘎古村排灌抽水站變壓器增容工程包括兩部分:一級抽水站新建一臺400千伏安變壓器代替原來200千伏安的變壓器、架設70毫米絕緣導線120米,二級抽水站新建一臺200千伏安變壓器代替原來100千伏安的變壓器、架設70毫米絕緣導線1800多米。兩臺抽水變壓器的容量均翻番,輸電線路線徑也增大了,建成投運后嘎古村近年來抽水用電受限問題將徹底解決,他們可以放開來的抽水,電絕對不是問題。
從一級抽水站返回來的時候,我們看到了剛才還空無一人的水渠邊突然熱鬧起來了。有幾名婦女正在洗衣服,有幾位大哥正在打水沖洗私家車。一位正在抽水沖洗蘿卜的大哥看到我們電力人,主動跟我們打招呼。這位大哥叫邢良才,今年四十五歲。邢良才大哥說:“沒有電抽水我們的日子就沒法過了,這兩天我一直擔心著這件事。我家地內三十多畝蘿卜還等著拔回來抽水沖洗,沒水沖洗白蘿卜加工出來也變成黃蘿卜了。這段時間正好是蘿卜收割的關鍵期,一旦時間拖長了蘿卜就起絲,起絲的蘿卜就不值錢了只能喂豬。”據邢良才大哥介紹,蘿卜是他們嘎古村冬季主要的經濟作物之一,目前曬干的蘿卜絲每公斤大概能買7、8元錢,每畝也有三四千元的收入。玉米、烤煙、水稻、洋芋、蘿卜、蔬菜都是他們的主產,是他們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電不夠用就抽不上來水,沒有水就沒有收成,更談不上豐收了。
水渠邊正在抽水沖洗蘿卜的村民 朱昆林攝
來源:中新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