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量繼續保持高增長,產業鏈價格下跌趨緩根據我們的測算,2018、2019 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產量有望超120 和170 萬輛,增速為52%與40%;動力電池需求有望超50gwh 和70gwh,增速為39%和39%。2017 年和2018 年動力電池的價格降幅都在25%左右,我們預計明年的價格降幅會收窄,首先產業鏈各環節的利潤率經過兩年回落,開始逐步進入合理水平,部分環節已經偏低,其次,由于宏觀經濟環境和產業發展的需要,我們預期補貼政策不會進行大幅度的調整。建議關注四條主線:1)能持續生產出符合市場需求的優質電動車企業,如比亞迪;2)優質且能夠保持較高產能利用率的三元電池龍頭企業,如寧德時代、比亞迪等;3)特斯拉爆款車型model3 持續放量及盈利能力改善帶來的特斯拉產業鏈機會,如旭升股份、三花智控等。4)電動車保有量提升之后的充電樁運營企業,如特銳德。對于電池中游材料,建議關注:1)高鎳進程加速下的正極材料龍頭企業,如當升科技;2)行業競爭格局好轉且價格下跌空間有限的企業,如新宙邦。
光伏:需求重啟正增長,平價臨近“531”之后政策得到修復,預計2019 年國內補貼裝機規模35gw,無補貼項目約5-10gw,總需求40-45gw,較2018 年穩定增長;國內組件價格下降,刺激海外裝機超預期,2018 年預52gw 左右,2019 年歐洲、印度及新興市場進一步打開,預計海外裝機55-65gw;2019 年光伏度電成本將降至0.4 元/kwh,2020 年度電成本降至約0.36 元/kwh,可以實現全國大部分地區發電側平價,行業驅動力將由“補貼+政策”向“成本+市場”轉變;2018年行業再次洗牌之后,競爭格局更加明朗,產業盈利能力回歸合理水平。重點推薦:隆基股份、通威股份、陽光電源。
風電:存量好轉,增量確定,成本壓力趨緩2018 年“競價”模式的引入,市場份額的競爭導致企業利潤率下滑,我們預期這因素有可能在明年得到緩解,至少繼續惡化的可能性較低。2018 年國內棄風限電得到有效緩解,國內存量電站市場好轉,同時第七批補貼下發將有效改善運營商現金流;由于“補貼退坡+競價配臵”,同時已核準未建項目達到67gw,2019 年將迎來陸上搶裝,海風“十三五”規劃確定5gw 存量疊加10gw 開工,2019 將進入高速發展期。2018 年前三季度鋼價上漲對行業有較大的負影響,三季度之后鋼價企穩,有望進入下行周期,將顯著改善中游制造業的盈利水平。同時風電機組招標在三季度量價齊好,行業基本面改善,將進入上升期。重點推薦:金風科技、天順風能、福能股份。
來源:證券之星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