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市民抱著小孩把罐子投進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機——“小黃狗”。 圖片由惠州報業傳媒集團東江圖片社提供
根據日前出臺的《惠州市推進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三年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我市將提高城市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水平,2020年底前在惠城區、惠陽區、大亞灣區、仲愷高新區和博羅縣、惠東縣、龍門縣城區范圍內先行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
◎智能化
垃圾喂給“小黃狗”可領環保賞金
“很方便,還能賺錢,以后我會把可回收的廢品打好包拿到這里來。”惠城區江南街道共建社區鵬達麗水灣小區居民張阿姨說。11月16日上午,惠城區江南街道在共建社區鵬達麗水灣小區舉行“小黃狗”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機推廣啟動儀式。聽完工作人員的操作講解后,張阿姨興致勃勃地進行了嘗試。通過“小黃狗”,市民可輕松完成垃圾分類,且即投即返現,真正變廢為寶。
據悉,從今年8月開始,“小黃狗”在惠州刮起環保風,目前已有80多組“小黃狗”設備進駐惠城、惠陽、大亞灣轄區多個居民小區,實施垃圾分類有償回收,收到居民普遍歡迎。
推進“小黃狗”等生活垃圾智能回收設備進駐社區、公共場所是我市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舉措之一。《行動計劃》指出,加快推進生活垃圾分類配套體系建設。在建立分類投放體系方面,結合生活垃圾產生量、投放頻次、投放模式,嚴格按照顏色、標識標志要求,科學規劃、合理設置四類垃圾分類投放點(站)、分類收集容器。有條件的,可采用智能分類投放設備,對正確分類投放垃圾的居民給予兌換積分獎勵,促進精準分類投放。
此外,我市將拓寬資金融資投入渠道,按照社會化、市場化、產業化方向,通過“互聯網+”等模式促進垃圾分類回收系統線上平臺與線下物流實體相結合,有序向社會開放生活垃圾分類回收、運輸、處理等業務,廣泛吸引社會資金投入,形成多渠道、多層次、多元化的投入保障機制。同時,建立完善生活垃圾分類補貼機制,以鼓勵企業參與生活垃圾的回收利用工作。
◎專業化
專項收運大件垃圾和園林綠化垃圾
在垃圾分類運輸上,《行動計劃》提出,要配備滿足垃圾分類清運需求、密封性好、標志明顯、節能環保的專用收運車輛,鼓勵采用密閉容器存放、密閉專用車輛運送等收運方式,做到垃圾專收專運,避免垃圾分類投放后重新混合收運。建設垃圾分類收運數字化監管平臺,加強生活垃圾運輸管理,對生活垃圾分類運輸車輛作業信息、行駛軌跡進行實時監控,實現信息化管理。
我市還將建設分類處理設施,如加快餐廚垃圾處理設施建設,鼓勵利用有機易腐垃圾生產工業油脂、生物柴油、飼料添加劑、土壤調理劑、沼氣等,或與秸稈、糞便、污泥等聯合處置;大力推進農貿市場有機垃圾就地資源化處理利用設施建設,實現有機垃圾就地資源化、減量化;實行大件垃圾、園林綠化垃圾專項收運、資源化處理利用,大力推進建筑垃圾綜合處理利用工作。
■部署
2018年→啟動階段
各縣(區)制定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三年行動計劃;在全市公共機構實施生活垃圾分類制度;以街道為單位,開展包括住宅小區在內的生活垃圾分類示范片區建設,實現示范片區“三個全覆蓋”,即生活垃圾分類管理主體責任全覆蓋,生活垃圾分類類別全覆蓋,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處理系統全覆蓋。惠城中心區、仲愷高新區啟動大件垃圾和園林綠化垃圾專項處理資源化利用工作
2019年→攻堅階段
各縣(區)在相關企業實施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現示范片區“三個全覆蓋”,并復制擴大示范片區范圍至1個行政區
2020年→推廣階段
各縣(區)在城區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初步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2020年底前,在惠城區、惠陽區、大亞灣區、仲愷高新區和博羅縣、惠東縣、龍門縣的城區范圍內先行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全市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基本建立,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35%以上(含可回收物和分類收集并實施資源化利用的廚余等易腐有機垃圾)
■小貼士
生活垃圾分4類
1、有害垃圾:廢棄的充電電池、紐扣電池、燈管、醫藥用品、殺蟲劑、油漆、日用化學品、水銀產品及廢棄的農藥、化肥殘余及包裝物等
2、易腐垃圾:餐飲垃圾、家庭廚余垃圾和廢棄的蔬菜、瓜果、花木等
3、可回收物:紙制品、塑料制品、玻璃制品、紡織品和金屬等
4、其他垃圾:惰性垃圾,不可降解的一次性用品、普通無汞電池、煙蒂、紙巾、家庭裝修廢棄物、廢棄家具等
來源:惠州報業傳媒集團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