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北京晨報記者從市交通委獲悉,首批15處非現場執法檢測技術設備已安裝調試完成,預計2019年第一季度上線運行,這意味著北京治超開啟非現場執法新階段。市交通委介紹,本市相繼出臺了“一個北京地方標準”“兩個技術文件”“一個管理辦法”“一個處罰程序”和“一個布局規劃”,全面構建治超非現場執法體系。計劃利用三年時間,在全市普通公路范圍內安裝完成68個點位的非現場檢測技術設備。
未來三年
非現場執法點位將達近90個
市交通委介紹,今年完成安裝調試的15處非現場檢測技術設備包括通州區武興路、任港路,順義區木北路、龍塘路、木燕路,懷柔區京密路駙馬莊,密云區密三路、左堤路、順密路、西統路,房山區g107長陽、黃良路葫蘆垡、岳琉路,大興區蘆求路、南中軸路。預計2019年第一季度正式上線運行。
北京晨報記者了解到,本市將根據管理需求和路網需求增加建設點位,如結合高速出入口管控,明年新增20余個,未來三年我市非現場執法點位近90個。非現場執法設備對過往車輛進行全天候自動檢查、號牌識別、篩錄,將超限超載形成強大震懾,進一步降低我市超限超載率。
非現場執法
違法數據不能更改刪除
值得一提的是,非現場執法實行網上操作,系統記錄的違法數據不能更改刪除,由信息采集員、信息審核員嚴格按照規程操作,將經過初審和復審的違法信息報送至違法地公路管理機構開展超限處罰工作,嚴格實行“查”“處”分離,“罰”“繳”分離,最大限度地實現公平公正、規范治超執法行為。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