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義網12月12日北京電 近年來,社會發展經歷了從“善政”到“善治”的轉變,人工智能時代也應秉承和延續“善治”思路?;诖?12月11日在京召開的“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術的治理創新和智慧未來”高端研討會上,“ai善治十條”應時而出,給出人工智能的10項發展準則。
“ai善治十條”發布之前,參會專家探討ai善治在多領域的實踐經驗。中國人民大學危機管理研究中心唐鈞主任分享了“智慧安全社區”中的ai善治框架,ai“國家隊”云從科技高級副總裁孫慶凱介紹了人臉識別技術應用的云從善治思路,北控三興、大唐移動、威特龍消防集團、奧地智慧等單位的專家介紹了ai在保障安全、改善民生、聯動5g、跨界融合等方面的善治經驗。
研討會最后,中國人民大學危機管理研究中心和云從科技“ai公共應用研究院”聯合發布“ai善治倡議”,得到與會嘉賓的一致認可。
“ai善治倡議”
第一,堅持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人工智能發展應以尊重個體權益和價值為前提,以提升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和獲得感為根本目的。
第二,服務提升國家競爭力的戰略目標:促進人工智能的技術研發和產業發展,發揮在產業升級、產品開發、服務創新的引領帶動作用。
第三,創造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社會效益:專注人工智能的深度應用,圍繞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的目標,建設安全便捷的智慧社會。
第四,加強技術發展的全方位風險防治:積極研發安全防范技術,自主增強風險抵御能力,確保人工智能的安全、可靠、可控。
第五,完善研發應用的全流程自我約束:明確自身發展人工智能的原則和底線,嚴格遵守監管制度,強化行業自律。
第六,履行社會應用的立體化社會責任:重視人工智能研發和應用的社會影響力,遵守倫理和道德規范,切實履行社會責任。
第七,深化行業多方的交流合作:搭建人工智能產業創新合作與對接平臺,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同合作,共謀多方效益和發展前景。
第八,探索產教領域的多方融合:發揮產教融合的作用,探索人工智能學科建設、技術研發、社會研究、人才培養等方向的多元深度合作模式。
第九,形成社會風險的跨界共擔:形成人工智能跨界交流協作的機制,推動人工智能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互補,推動多元風險共擔。
來源:正義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