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40年來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許多新行業誕生,也產生了許多新的職業。
天津北方網訊: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40年來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許多新行業誕生,也產生了許多新的職業。淘寶客服、私人健身教練、無人機飛手、人工智慧的研發員、外賣小哥、公號寫手……滴水藏海,這些普通人從事的新職業不僅服務著我們的生活,還反映了時代的變遷。今天起,本報將推出“遇見新職業——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系列報道,選取40個改革開放以來新職業的從業人員,講述新時代的故事。
隨著無人機行業的迅猛發展,飛手成為了一個越來越受關注的新職業。在這個“酷炫”的職業名稱背后,到底是怎樣一種工作狀態?記者走進本市一家無人機企業,對話了其中一位90后飛手。
根據aopa(中國航空器擁有者及駕駛員協會)權威數據顯示,全國無人機駕照持證人數由2015年的2142人增至2017年的22743人。合法、職業的飛行漸漸成為這一領域的發展趨勢。作為華北地區無人機產業的領軍企業,位于天津開發區的一飛智控(天津)科技有限公司聚集了一批職業飛手,孟猛就是其中一員。2011年,他考取了南昌航空大學航空材料專業。“那時候因為在航空院校吧,周圍有很多同學都在玩航模,所以也開始對航模感興趣,接觸到了這個領域。”孟猛說。大學畢業后,他選擇從事無人機行業應用方面的工作,并考取了aopa證書,也就是通常人們說的“飛行執照”。2017年,他來到了一飛,成為了這里的一名職業飛手。
飛手,是無人機操控員的簡稱。他們的工作除了外出執行無人機應用任務外,還要熟知無人機軟件、硬件的各項性能,提出更多行業應用需求,與工程師一同不斷提高無人機各方面的性能。不同于我們在展會上看到的各種光鮮亮麗的酷炫表演,這些職業飛手們的工作環境一般在人煙之外。孟猛大多數的飛行工作都是植保無人機飛行,他需要長時間站在暴曬的田埂,隨時監控飛機的作業情況。“黑龍江、海南、新疆等地,甚至馬拉西亞、泰國、日本、韓國都有我們的客戶。我們一般工作環境都比較偏遠,而且是戶外作業,肯定比較辛苦,所以你看每個飛手膚色都特別健康。”孟猛說,“十五畝地,人工噴藥一個人要干兩天,但是使用無人機六七分鐘就能完成。而且打得均勻,還省藥,能增加經濟效益。”
據了解,在我國無人機被應用到了越來越多的民用領域,如個人消費、農林植保、地理測繪、環境監測、電力巡線、影視航拍、新聞報道等。在2017年12月,工信部也提出無人機發展目標:到2020年,民用無人機產業產值要達到億元,年均增速40%以上。消費類無人機技術保持國際領先,行業應用類無人機技術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來源:北方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