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材料不突破,先進制造就是空中樓閣。”這是在近日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與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紹興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2018中國新材料產業創新發展論壇上一些行業內的*人士的觀點。與會專家表示,目前,新材料發展滯后已成為制約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突出短板,要實現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必須增強新材料的發展實力。
作為直接關系著我國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關系到我國經濟能否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性、先導性產業,化工新材料擁有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與國民經濟各部門配套性強等特點是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支撐我國由石油化工大國向強國跨越的重點關鍵領域,也是化工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例如,溫合金與功能涂層材料是航空發動機的關鍵支撐,電子化學品是集成電路制造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碳纖維復合材料、高強輕型合金是大飛機等高端裝備的基礎,新型電池材料決定著新能源汽車的續航能力。
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副司長潘愛華在會上表示,新材料產業是制造強國的基礎,是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基石和先導。我國是制造業大國,目前正處在工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很多領域都離不開材料的支撐。實施制造強國戰略,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必須夯實新材料產業這一重要基礎。
近年來,國內的化工新材料產業一直處于不斷前進的發展腳步中,近些年來,國內先后在mdi、px、pc特種工程塑料等一批曾一度制約產業升級的核心關鍵技術方面取得了相當程度的突破,在3d打印材料、石墨烯等高尖技術領域也取得了不小的進展。
“然而,我國新材料產業發展總體仍處于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關鍵材料‘卡脖子’問題還廣泛存在,這與*原材料工業大國的地位很不匹配,也不能很好支撐我*類齊全的工業體系。沒有質量過硬、性能高超的材料,再先進的設計和構想都難以實現;關鍵材料不突破,先進制造就是空中樓閣。”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原會長李勇武指出。
潘愛華還在論壇上表示,由于長期存在基礎研究不夠、企業融通不夠、產用結合不夠、要素聯動不夠等問題,我國新材料產業發展一直滯后于裝備制造,重大裝備、重大工程往往*才能確定材料方案,“等米下鍋”的現象非常突出。
石化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趙俊貴介紹說,當前,我國化工新材料無論是供應總量還是產品結構,都無法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嚴重依賴進口彌補國內快速增長的市場,總產值對外依存度不低于40%,高端產品依賴度更高。
對于要加快化工新材料產業發展這一命題,李勇武認為促進產業的發展需要全行業要堅定信心,加大投入,鼓勵企業技術創新;加強科研成果轉化,加大中試支持,提高國有研究院所成果轉化效率;支持新產品市場推廣;健全產業體系,完善新材料標準及統計體系,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努力為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潘愛華則認為,加快化工新材料產業發展需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要構建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的新材料產業體系,為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二是要聚焦關鍵領域,著力提升短板化工新材料自給率與工藝技術水平;三是要加強應用技術開發,加快培育新產品市場。
來源:慧聰塑料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