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國行業發展如火如荼,市場競爭變得越來越激烈,企業、資本、標準、政策幾大要素交相輝映,合奏出新一年的熱鬧盛況。鑒于此,中國智能制造網特別歸納總結了這一年的5大熱點事件,從繁雜無序的事件中整理出行業發展的清晰脈絡,以饗讀者了解。接下來,就跟隨筆者的腳步,一起來看看2018年5大機器人熱點事件到底都有哪些吧。(排名不分先后)
2018我國機器人行業熱點事件top 5
1、機器人行業戴上國標“緊箍咒”
事件簡介:4月和6月,工信部分別公布最新符合《行業規范條件》以及cr認證標準的企業和產品名單。
事件詳細:4月20日,工信部公布了最新符合《工業機器人行業規范條件》的企業名單,我國多家本體、3000多家集成商中僅有15家企業通過;6月4日,最新cr認證名單公布,64款機器人產品通過,其中包括34款工業機器人,雖然相較上一年認證通過的產品增長翻了一倍,但與產品總量相比占比仍不高。
事件意義:機器人產業繁榮的背后,標準問題值得我們冷靜思考。當企業逐漸增多,產品越來越豐富,市場發展呈現火熱狀態時,以《工業機器人行業規范條件》和cr產品認證為代表的國家標準的出臺,告訴我們一個現實:我國企業的達標率和產品的通過率還遠遠不夠,企業實力和產品技術亟待提升。同時,當前的標準由于行業發展剛起步還不是強制性認證,未來隨著標準體系的逐漸完善和成熟,戴上國標“緊箍咒”在所難免,因此,建議機器人企業早做準備,以便能夠更好地迎接標準化的檢驗。
2、新一輪外企擴建基本完成
事件簡介:2018年以“四大家族”為代表的國外企業,相繼完成了新一輪的擴建工作,企業產能的提升將給外企發展帶來進一步的升級。
事件詳細:3月22日,庫卡宣布與美的展開合作,由后者承接其在中國的相關機器人業務,同時兩者合資在中國順德科技園新建生產基地,計劃到2024年產能提升到70臺;3月份,發那科在廣州成立全資子公司,并在10月3日正式動工建設重慶基地項目,預計2019年項目竣工后年產值將達到2億元以上;4月16日,abb機器人先在青島啟用了全新的應用中心,10月27日,其又宣布在上海投資1.5億美元,將機器人工廠產能提升到10萬臺左右,11月13日,abb在廈門的工業中心也正式啟用;6月15日,安川耗時9個月建設的第三工廠完成建設,在常州舉行了相關開業儀式。
事件背景:近年來,機器人行業的異軍突起,讓以“四大家族”為代表的外企有些措手不及,企業產能的不足讓供不應求成為市場常態,我國企業也趁勢飛速發展,通過創業、擴產、搶奪市場來對外企造成沖擊。在這樣的背景下,外企并沒有放棄中國這一龐大市場,而是通過2018年新一輪的擴建提升產能,實現了對我國市場的全新布局。不過,我國企業的崛起已是大勢所趨,國內競爭的加劇也已不可避免,這可能導致第二輪的競爭轉瞬即至。
3、世界機器人大會展示人機共融
事件簡介:8月15日,“2018世界機器人大會”在北京如期舉行,在這場行業展示的饕餮盛宴上,各大知名品牌紛紛帶來了最新的協作機器人,人機共融成為本屆大會主要話題。
事件詳細:8月15日,為期5天的“2018世界機器人大會”在北京亦創國際會展中心拉開帷幕。作為機器人行業最有代表性的會議和展會之一,本次大會匯集了來自全球各地300多位頂尖的機器人行業專家和機器人企業精英,深入解讀了當前機器人先進技術和行業機遇。其中,協作機器人成為了本次展出的亮點之一,包括優傲、發那科、abb、安川、新松、哈工大等知名品牌帶來最新的協作機器人,上演了一場百花競放的景象。
事件延伸:世界機器人大會展示的是一年的行業發展趨勢和主旋律,2018年關注的重點無疑是協作機器人和人機共融。但今年并不是順應了趨勢,身為協作機器人企業就能獲得好的發展,10月份全球協作機器人領域的領先者rethink robotics公司就宣布了倒閉。由此可見,關注協作機器人、人機融合的趨勢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做到產品功能技術與價格的統一,只有打開了市場,才能將行業趨勢轉化為企業的優勢。
4、電商、物流巨頭助力配送機器人崛起
事件簡介:2018年,以京東、阿里等為代表的物流、電商企業紛紛涉足機器人領域,研發的配送機器人相繼完成測試走上馬路,帶動了配送機器人的新崛起和新發展。
事件詳細:今年以來,以電商、物流、互聯網公司為主導,配送機器人迎來了新發展。6月份,京東無人車總部落戶長沙,并宣布配送機器人進入量產時代,通過在各大學校園的上路測試,在618期間實現了場景常態化運營;6月份,蘇寧物流研發的臥龍一號也正式進入常態化運營;此外,今年唯品會的智能快遞無人車、阿里菜鳥的小g plus、餓了么的萬小餓、騰訊的微派等產品都開始了內測和上路。
事件點評:2018年配送機器人之所以能夠迎來爆發,離不開電商、物流、互聯網公司等的資本支持,而這些企業之所以積極推動配送機器人發展,主要得益于互聯網普及、人們消費理念轉變下,網購方式崛起所帶來的配送壓力。換言之,配送機器人是典型的市場驅動型產品,當市場由原來的工廠企業擴大為電商、物流和互聯網企業,一個新的發展機遇就呈現了出來。
5、政府政策紛紛出臺 扶持力度再度加大
事件簡介:2018年,以佛山、珠海等地出臺的最新政府政策為代表,加大補貼和扶持的力度成為了主要內容,機器人發展正在迎來大量國家資金的支持。
政策詳細:2018年4月,佛山市正式通過《佛山市推動機器人應用及產業發展扶持方案(2018-2020年)》,設立專項扶持資金,每年安排1.3億元,用于推動機器人應用及產業發展;2018年4月18日,珠海香洲區宣布從5月12日起,香洲企業購買智能裝備最高可補貼1000萬元;中山推出了全新的“檢驗檢測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市級財政,設立總共3個億的支持服務平臺建設專項資金等等。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