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投資熱、降價甩貨潮之后,國內led行業正在步入微利時代。在過去幾年的巨額投資之下,產業規模增大的同時,也帶來了產能過剩,led企業面臨著優勝劣汰的慘烈競爭。不少業內人士認為,行業短期或將面臨寒潮,洗牌在所難免。
今年產值將達2059億元
盡管降價潮早已來襲,但led行業的投資熱度卻依舊不減。高工led近日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預計到2012年底,國內led行業總產值將達到2059億元。
&ldquo從今年的整體情況來看,上游領域的狀況其實有所好轉,這主要得益于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對下游應用領域投資的比重增大,其中很大一部分來自于傳統照明企業向 led行業轉移的投資。&rdquo高工led的ceo張小飛說。他表示,從整個上游投資情況來看,外延片投資增速從去年的46%下降至今年的10%,而下游應用領域投資增速則從去年的21%上升至今年的53%,因此led行業的投資重心已從上游向下游轉移。
張小飛預測,明年外延芯片企業將剩下不足30家,3家國產mocvd設備制造商會出現,但還不會有產品銷售,封裝廠會倒閉20%,下游顯示屏企業的倒閉速度會加快,led筒燈、射燈在國內市場的滲透率將超過30%,led照明行業的銷售額可能會達到10億元。
芯片和封裝價格均降低
&ldquo這幾年來,led上游芯片領域投資巨大,價格已經降到2010年的30%;封裝領域平均價格與2010年相比下降了40%,性能也在提高,但相對慢一點;終端應用產品的價格也在下降,原來300元的產品跟現在200元的led產品的性能基本一致。技術革新導致led產品大幅降價,下游終端產品的利潤率則在逐年下降。&rdquo同方股份副總裁王良海表示。
上游芯片企業在過去幾年的巨量投資導致led產品供大于求。&ldquoled產品供大于求是產生價格戰的原因,但這個原因是多方面的,很多企業對led市場的預期過大,盲目轉型led行業。某些企業家只注重眼前利益,有部分企業得不到政策補貼及優惠政策,就去外地擴產,因為他們看到了外地政府招商引資的迫切性。&rdquo山東浪潮華光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鄭鐵民表示。
鄭鐵民認為,價格戰要經過限產、停產、專產和倒閉、并購、整合等復雜的過程,剩下的企業會逐步走向正常發展的道路,隨著產品性能的進一步提升,led產品的價格會趨向合理。
政府補貼的利和弊
過去幾年,在節能減排政策的推動下,各地方政府大力扶持led行業發展,出臺了不少行業優惠政策。鄭鐵民認為,不少地方政府盲目決策,編制了很多不切實際的宏偉規劃,拋出誘人的優惠政策,包括贈送土地、廠房等,吸引企業去投資,這也是導致led行業產能過剩的一個重要原因。
對此,勤上光電副總經理祝炳忠有不同觀點。他認為,國家政府補貼政策對于推動新興產業發展來說,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手段,這種模式不是中國特色,國外的很多企業一直到現在仍在領取政府補貼。
祝炳忠認為,政府出臺補貼政策,給企業提供研發補助和研發投入補貼,不僅能夠促進新技術的進步,還能拉動市場,形成規模量產,推動原材料價格下降,給 led 行業發展提供更好的支撐。政府對led企業出臺補貼政策的出發點是讓一小部分企業帶動整個行業,為節能減排拉動一個新的增長點,推動led產業向更好的方向發展。補貼政策本身沒有問題,關鍵是看各企業怎樣去把握、去利用政府的補貼政策。
來源:互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