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多世紀以前開始,塑料的誕生和“開枝散葉”解決了我們生活中的各種需求。從工業生產到我們的衣食住行,塑料已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為我們帶來了極大便利。
但是,自大規模地被使用起,不當使用塑料、過分依賴一次性塑料用品等造成的塑料污染一直是一大棘手的問題,它不僅影響著生態環境、野生動物,甚至人類本身,也正受到來自塑料污染的威脅。
為了對抗塑料污染,自七八十年代起至今便有學者和組織開展了無數次“塑戰”,在2018,“塑戰”迎來了一個高潮年。
近年來各國的禁塑令,圖源二十一世紀經濟報道
聯合國宣布啟動全球反塑料污染行動
上周,第73屆聯合國大會主席埃斯皮諾薩宣布啟動全球反塑料污染行動,行動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安提瓜和巴布達、挪威等機構和國家發起。其目標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在聯合國系統內減少塑料垃圾;二是與聯合國會員國和聯合國機構開展合作,在全球范圍內提高公眾意識。
歐盟通過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提案
10月24日,歐洲議會投票通過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的提案,以遏制日益嚴重的塑料廢棄物對海洋和生態環境的污染。
根據提案,從2021年起,歐盟將禁止生產和銷售一次性餐具、吸管等一次性塑料制品,其將由紙、秸稈或可重復使用的硬塑料替代。到2025年,成員國的塑料瓶回收率需達到90%。
新西蘭明年全面禁用一次性塑料購物袋
8月,新西蘭政府宣布,將在明年逐漸全面禁用一次性塑料購物袋。
零售商有超過6個月的時間逐步停止提供輕型塑料袋。相關提議認為,違反規定者所需承擔的罰款應提高至10萬新西蘭幣,約合45萬人民幣。
智利正式頒布“禁塑法”
8月,智利正式頒布“禁塑法”,禁止全國所有超市、商鋪向顧客提供塑料袋。智利由此成為拉美首個全面禁止商家向購物者提供塑料袋的國家。
法國9月起禁止使用塑料吸管
7月份,巴黎市議會投票通過一項決議規定:從9月開始,各大市政公共機構比如學校、養老院、體育場等,將逐漸禁止使用塑料吸管。早在前年,法國就禁用了厚度低于50微米的一次性塑料袋。此外,法國政府將于2020年開始全面禁用純塑料的一次性餐具。
澳大利亞部分地區7月起禁止零售商向顧客提供一次性超薄塑料袋
根據這些地區規定,零售商如違規提供厚度不超過35微米的一次性超薄塑料袋,可能將會面臨最多6300澳元(折合人民幣3萬元)的巨額罰款。
印度計劃2022年前消滅所有一次性塑料產品
6月5日,世界環境日當天,印度*宣布,計劃2022年前消滅所有一次性塑料產品。
加拿大溫哥華通過“2040年零廢品計劃”
5月,溫哥華市議會投票通過“2040年零廢品計劃”(zerowaste2040strategy),2019年6月1日起,禁止市內商家向顧客發放一次性塑料吸管、泡沫塑料杯和打包餐盒,成為全球首個正式設立“零廢品”目標和相應計劃的城市。
韓國政府公布“垃圾回收利用管理綜合對策”
今年4月,韓國政府公布了“垃圾回收利用管理綜合對策”,爭取到2022年使一次性杯和塑料袋使用量減少35%,到2030年塑料垃圾減排一半。
英國宣布將全面禁塑
1月,英國首相特蕾莎·梅宣布將不遺余力地全面禁塑,除了征收各種塑料制品稅費、加大對可替換材料的研發,還計劃在2042年前消除所有可避免的塑料垃圾,包括塑料袋、飲料瓶、和大部分食品包裝。
不僅是各個國家地區,全球范圍內的不少企業也加入了“塑戰”。
星巴克公司表示,將于2020年前在旗下2.8萬家門店全面取締塑料吸管的使用;麥當勞宣布,其英國和愛爾蘭分店從2018年9月起,把所有塑料吸管換成紙制吸管;5月,阿拉斯加航空公司、美國航空公司等航空公司宣布,航班機艙或休息室將不再提供塑料各種一次性塑料用品……
除開各種減少、禁止或是替代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措施,也有企業通過支持防止海洋垃圾相關的機構和基建項目或是生產綠色可降解的材料等措施參與“塑戰”,陶氏近日加入circulate capital發起的1億美元投資項目,用以防止塑料垃圾進入海洋。道達爾(total)與聚乳酸生產商corbion建立的合資公司total corbion pla計劃于2018年底,在泰國啟動一座世界級聚乳酸的生產裝置。
來源:慧聰塑料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