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需求持續向好,占比逐步增加根據中電聯公布的,2017年我國人均用電量僅為的五分之三和日本的五分之二,具備較大提升空間。近5年我國人均用電量以5.11%的復合增長率增長,這為電力設備行業長期發展提供了基礎。2017風電發電量占總發電量的4.8%,同比增長26.90%,光伏發電量占總發電量的1.8%,同比增長77.74%。新能源上網與消納量占比的不斷增加,對電網的遠距離輸電能力和安全性、穩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來我國將繼續推進特高壓和柔性直流工程,對現有電網的調節控制能力進行升級,加快電力交易市場建設,提升電網信息化智能化。
特高壓和配電網建設景氣周期,設備龍頭確定性強隨著宏觀經濟下行壓力的逐漸增大,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擴大內需成為對沖經濟下滑的重要手段。電網作為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電網投資呈現出逆經濟周期的防御性特點。2018年9月,國家能源局公布12條特高壓線路,投資總額預計達到2000億元,重啟特高壓建設景氣周期。2015年我國推出配網行動計劃,2015-2020年配網投資2萬億。2015-2017年僅完成8592億元,完成原配網投資計劃,2018-2020年年均配網投資需達到3824億元,比2017年的數據提升25.67%,配網建設迎來沖刺期。特高壓和配網成為未來電網投資確定性較強的環節。
宏觀經濟下行壓力變大,工控行業短期承壓工控行業景氣度受宏觀經濟波動影響較大。2018年,宏觀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速分別為6.8%、6.7%和6.5%,增速明顯回落。從制造業的角度看,2018年上半年保持了較高的景氣度,但隨著宏觀經濟下行壓力逐漸增大,制造業pmi指數在下半年出現了明顯下滑。2018年11月制造業pmi指數為50.0,目前已經達到榮枯線,自5月達到51.9后逐步下滑,制造業景氣擴張放緩趨勢明顯,行業短期承壓。從微觀行業的景氣度來看,工控產品主要下游汽車和電子都出現了較大的波動。
工控行業發展潛力大,關注智能制造和國產替代從長期看,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嚴重,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我國15-64歲人口占總人口比重在2017年已經從最高值的74.5%降低到71.82%。2006-2016年我國工人實際年均工資復合增速9.3%,人力成本不斷增加,智能制造經濟性凸顯,推進具有良好基礎。政府不斷通過產業政策推動制造業從簡單代工向高端制造推進。隨著我國工控自動化企業持續的高研發投入,產品競爭力不斷提升,性價比、服務和定制化的優勢將長期推動工控自動化產品完成國產替代,我國工控產品市占率不斷攀升,2017年升至34.8%。在智能制造領域,企業逐漸從單一設備供應向方案咨詢、定制設計、硬件選購、軟件配置、現場實施和測試維護的全套解決方案進軍。為了達到更好的智能制造改造效果,企業需要對下游具體研發、生產工藝具有深刻理解,逐漸積累的下游行業經驗成為其核心競爭力。
投資建議工控行業受宏觀經濟下滑的影響短期承壓,建議關注深耕下游、充分享受智能制造轉型紅利的能科股份和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抗周期能力較強的龍頭企業如(,)、信捷電氣、(,)、(,)等標的。在提升基建的背景下,特高壓、配網建設成為未來電網投資具有明確增量的環節,電網自動化智能化的提升也將成為電網長期發展方向。建議關注龍頭公司如(,)、(,)、(,)等。
來源:和訊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