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船界人士將2011年的船市形容為&ldquo灰色&rdquo,將今年的船市形容為&ldquo黑色&rdquo。雖然這一說法是否完全正確還有待時間檢驗,但其在業內引起廣泛共鳴的現實充分表露了當前船舶行業遭遇的困境。大浪淘沙見英雄,滄海橫流顯本色。嚴峻市場形勢讓行業進化的腳步加速,2012年,正是船舶修造企業自我沉淀、逆勢&ldquo突圍&rdquo的一年。
三部曲勾勒發展之道
&ldquo十二五&rdquo是我國船舶工業實現由大到強轉變的關鍵時期,2012年,工業與信息化部以三部&ldquo重量級&rdquo文件,為船舶工業勾勒了一條清晰的發展之道。
3月12日,工業與信息化部(以下簡稱工信部)正式發布《船舶工業&ldquo十二五&rdquo發展規劃》,以&ldquo2015年船舶工業銷售收入達到12000億元,出口總額超過800億美元&rdquo、&ldquo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銷售收入達到2000億元以上,國際市場份額超過20%&rdquo、&ldquo船舶配套業銷售收入達到3000億元&rdquo、&ldquo環渤海灣、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造船基地成為世界級造船基地&rdquo、&ldquo前10家造船企業造船完工量占全國總量的70%以上,進入世界造船前十強企業達到5家以上&rdquo等具體目標,描繪出未來世界造船強國的&ldquo中國臉譜&rdquo。
4月17日,由工信部與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聯合印發的《船舶工業標準體系》(2012年版)公布,這是近10年來船舶工業標準化領域的第一份頂層規劃,為船舶制造企業相關產品設計、制造、試驗、修理、管理和工程建設提供了有力依據。
10月25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關于進一步推進建立現代造船模式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大力推行&ldquo精益造船&rdquo和&ldquo綠色造船&rdquo,以&ldquo兩化融合&rdquo為重要手段,進一步提升造船總裝化、管理精細化、信息集成化水平,提高企業生產效率和效益,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促進船舶工業實現由大變強。
在這發展&ldquo三部曲&rdquo的帶動之下,一年來,全國十多個省、市政府相繼出臺了促進船舶工業發展的&ldquo真金白銀&rdquo的措施,為船舶工業的平穩發展鋪平了道路。
百萬億為行業&ldquo輸血&rdquo
船舶工業是支撐國民經濟發展非常重要的一條腿。在我國116個產業部門中,有97個產業與其有直接聯系,尤以機械、冶金、電子等行業最為密切。但現在,來自于航海運力過剩及全球經濟不確定性等諸多負面的壓力,使造船行業陷入周期性低谷,急需&ldquo輸血&rdquo和&ldquo造血&rdquo。
11月29日,國家開發銀行船舶融資中心在大連正式揭牌成立。作為國家開發銀行成立的首個專門支持某一行業的總行業務部門,該中心表示,將運用中長期融資手段,為我國航運企業、造船企業以及在中國造船廠建造船舶的境外船東提供融資融智服務。2008年以來,國開行累計向造船業、航運業承諾貸款260億美元,已發放131億美元,貸款余額約100億美元,成為支持航運業、造船業的重要金融力量。
12月4日,中國進出口銀行與5家國內外航運船舶企業簽署貸款協議,合同總金額近70億元,貸款將用于支持國際航運企業從國內訂造船只或直接支持國內船舶企業出口,大連船舶重工集團、上海船廠船舶有限公司、惠生南通重工有限公司等造船企業均為此協議的受益者。作為支持中國航運和造船業的主力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這一舉措,將充分發揮政策性金融的導向作用,幫助企業積極應對危機,渡過難關,從而貫徹落實國家&ldquo國貨國運,國輪國造&rdquo的戰略方針。
海工熱引領企業轉型
2012年,國際海運市場持續低迷,船舶修造業也面臨一場&ldquo生死劫&rdquo。而熱鬧的海工市場恰如&ldquo萬綠從中一點紅&rdquo,吸引著眾多企業掘金&ldquo藍海&rdquo。
10月19日,熔盛重工海工業務的全球運營平臺&mdash&mdash新加坡熔盛海事公司(rsom)正式宣布成立,同日接獲1艘2000米深水鉆井支持駁船總包合同。熔盛重工總裁陳強表示,隨著在高端海洋裝備制造領域的布局日趨完備,公司將加快向海工全面轉型升級的進程。
12月4日,招商局集團投資100億在江蘇海門興建江蘇海工及修造船基地項目,預計達產后可實現年銷售200億元,稅收超10億元。
而隨著國內眾多造船廠將海洋工程裝備作為&ldquo尋機遇、穩增長&rdquo的重要途徑,一批國際一流的海洋工程裝備相繼問世,為&ldquo十八大&rdquo海洋藍圖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5月9日,我國首座當今世界最先進的第六代半潛式深水鉆井平臺&ldquo海洋石油981&rdquo的鉆頭在南海區域1500米深的水下探入地層,我國成為第一個在南海自營勘探開發深水油氣資源的國家,&ldquo深水戰略&rdquo由此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7月27日,全球首座浮力塔式cx-15鉆井平臺的半潛船&ldquo魚鷹&rdquo輪在惠生(南通)重工順利交付,標志著我國海工企業進軍世界高端海洋工程產品市場又取得一項新的突破;12月10日,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海外建造的大型海洋工程項目300尺super m2自升式鉆井平臺&ldquocaspian driller&rdquo在俄羅斯完工交付,該項目不僅是俄羅斯二十多年來建造完成的第一座海上鉆井平臺,也表明中國海工總包建造走出&ldquo國門&rdquo,踏上向海外終端市場和用戶延伸的道路;12月18日,中國首座自主設計建造的、具有完整知識產權的深水半潛式起重生活平臺&ldquo開拓勇者號&rdquo在煙臺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成功交付,海工產品由&ldquo中國制造&rdquo走向&ldquo中國創造&rdquo。
航母style領跑&ldquo中國制造&rdquo
側屈腿,右臂前伸,食指和中指指向前方,左手握拳,臉背對起飛方向&hellip&hellip11月24日我國首艘航母&ldquo遼寧艦&rdquo成功起降殲-15艦載機,而這個被稱為&ldquo航母style&rdquo的起飛指揮姿勢迅速引起網友圍觀及模仿。然而不同于《江南style》的純搞笑,&ldquo航母style&rdquo爆紅的背后,蘊含著網友質樸的自豪之情。
回顧2012,眾多如&ldquo遼寧艦&rdquo一樣的&ldquo高精尖&rdquo船舶紛紛出爐,&ldquo中國制造&rdquo正以沉穩的步伐,一步步由大向強:
8月6日,中國首艘300米飽和潛水母船&ldquo深潛號&rdquo在青島武船重工有限公司竣工交付,至此,中國深水搶險打撈和海洋深水工程作業進入全新深度:從水下200米深入到300米。
8月8日,亞洲最大、最先進、最安全、最豪華、裝載能力最強的客滾船&ldquo渤海翠珠&rdquo輪首航;10月10日,其姊妹輪&ldquo渤海晶珠&rdquo號投運。這兩艘3.6萬噸客滾船在建造中貫徹國防要求,不僅大大提升了渤海灣客滾運輸的能力,也進一步提升了我軍海上戰略投送能力。
9月24日,國內首艘自主設計建造的大型金槍魚圍網船&ldquo金匯8號&rdquo在大連漁輪公司北碼頭下水并交付使用,打破了長期以來發達國家在遠洋漁業船舶制造領域的壟斷。
12月12日,由中海集團江都造船廠承建的的4.8萬噸世界&ldquo噸位最大,設施一流&rdquo的遠洋教學實習船&ldquo育明&rdquo輪正式交付上海海事大學。該輪可同時承擔160名學生進行海上實習,還建有一個標準籃球場,被師生們親切地稱為&ldquo夢之船&rdquo。
來源:互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