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大縣的屏東耕地面積廣達7萬671公頃,也因而產生大量農業廢棄物,當中不少農民為節省處理費而直接露天燃燒,造成嚴重空污問題,環保局為此特在枋寮巨大廢棄物回收再利用廠設立「生物炭發電設備」,利用綠能回收農業廢棄物,有效降低空氣污染。
混制成燃料棒供電
環保局指出,為對抗空污,他們除加強露天燃燒巡稽查外,今年更設置令人耳目一新的「生物炭發電設備」,即將蓮霧枝葉等木質廢棄物破碎后,集中收運至此處理,并與畜牧棄廢物牛糞等混合制成燃料棒,再將其送入氣化爐。
環保局說,如此一來,除可產出木醋液、焦油及生物炭等農業副產品,應用在液肥或病蟲害的防治資材上、改良土壤及作物外,另一方面,氣化爐還可收集可燃氣體造氣、發電,整套設備宛如微型電廠,足以供應區域電力。
每年收益數百萬元
環保局計算,「生物炭發電設備」每小時可發電100kw,相當于20至30個家庭用電量,而年處理約有1095公噸廢棄物,可產生80萬度電并轉換出約300噸生物炭,由此可見,生物質經氣化炭化所帶來的售電及販售生物碳經濟效益,預估收益每年可達數百萬元,循環經濟效果驚人。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