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蘇珍通訊員季立婧
在剛剛結束的省農博會上,現代農業裝備展區集中展示了水稻、茶葉、食用菌全程機械化生產過程中的農業“機器人”,不少還是領域內高精尖的“代表”。
從上世紀80年代的半機械半人工裝袋機,到工作效率達800袋每小時的全自動化裝袋機,我市菇源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展陳的三代食用菌裝袋機,給前來參觀的領導和觀眾開啟了食用菌產業發展“穿越之旅”。
一人套袋,一人裝料,一人負責壓實,周邊還需要六七人給袋子扎口……自上世紀90年代我市開始生產菌棒香菇、木耳等食用菌以來,菌棒生產現場至少需要10多個人配合。每年春、夏季,食用菌制棒時節,往往是農村最需要勞動力的時候,男女老少齊上陣,日夜無休。
自2013年成立以來,菇源公司致力于打造“食用菌自動化專家”,聚力聚焦食用菌生產中的制棒、接種等關鍵環節和制約因素,率先在全國推廣菌棒生產線,研制出首臺可運用在南方氣候及條件下的黑木耳自動接種機。如今,菇源公司全自動裝袋機全國安裝量第一,凡是有食用菌生產的地方,都有菇源自動化設備在助力生產。
2016年,菇源公司開發出第二代裝袋機,裝袋壓實和扎口環節實現了機械化。目前,企業已成為浙江省高成長性科技型中小企業,主持浙江省重大科技項目《大宗食用菌棒生產線、黑木耳(香菇)自動接種裝備研制及工藝技術》,產品進入國家農業農村部在浙江省試點的新產品補貼目錄。
在科技設備的支持下,菇農不僅從傳統繁重、繁瑣的生產工藝中解放出來,而且生產效率、質量、效益都得到很大的提高。市鴻運食用菌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徐達前告訴記者,去年合作社引進菇源自動化裝袋機,一年400多萬袋的香菇、木耳菌棒,終于告別了“人海戰術”,總生產期100多天,每日人工成本減少近2千元。
在菇源公司的廠房里,記者見到了最新研發的全自動裝袋機,只要倒入配好的料,所有流程全部自動化,自動套袋、自動裝袋、自動扎口、自動打孔貼膠,菌棒整理得井井有條,工作效率達每小時800袋,并已成為規模化生產的主流機器。
來源:浙江在線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