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除故障沒有固定的模式,但在一般情況下,還是有一定規律的。通常采用的步驟大致可分為:癥狀分析→設備檢查→確定故障點→故障排除→確認效果。
1、癥狀分析
① 詢問操作人員:以獲得設備使用及變化過程、損壞或失靈前后情況的信息,還可以了解到一些過去類似的故障現象、原因以及曾經采取的措施等方面的情況。
① 觀察和初步檢查:對設備進行全面的觀察往往會得到有價值的線索。
③ 開動設備:一般情況下應要求操作人員按正常操作程序開動設備。如果故障不是整機性的致使電氣控制系統癱瘓,可以采用試運轉的方法開動設備,幫助維修人員對故障的原始狀態有個綜合的印象。
2、設備檢查
根據癥狀分析中得到的初步結論和疑問,對設備進行更詳細的檢查,特別是那些被認為最有可能存在故障的區域。要注意這個階段應盡量避免對設備做不必要的拆卸,防止因不慎重的操作引起更多的故障。
3、確定故障點
根 據故障現象,結合設備的原理及控制特點進行分析和判斷,確定故障發生在什么范圍,是電氣故障,還是機械故障?是直流回路,還是交流回路?是主電路還是控制 電路或輔助電路?是電源部分還是參數調整不合適造成的?是人為造成還是隨機性的?等等。根據前面所講的癥狀分析和對設備的檢查,在靈活運用“排除故障的一 般方法”,逐步縮小故障范圍,直至找到故障點。
4、故障排除
在確定故障點以后,無論是修復還是更換,排除故障對電氣維修人員相對來說,一般比查找故障要簡單的多。但在排除故障中一般不可能只用單一的方法,往往多種方法綜合運用。
①在排除故障的過程中,應先動腦,后動手。具體應遵循先外部后內部→先機械后電氣→先靜后動→先公用后專用→先簡單后復雜→先一般后特殊的原則。
②一般情況下,以設備的動作順序為排除時分析、檢測的次序。依這為前提,先檢查電源,再檢查線路和負載;先檢查公共回路再檢查各分支回路;先檢查主電路再檢查控制電路;先檢查容易檢測的部分(如各控制柜),再檢查不易檢測的部分(如某一設備的控制器件)。
5、確認效果
來源:今日頭條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