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千伏線路架線,開著“坦克”走四方
席東升,是北京送變電有限公司機械化作業班班長。半輩子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架設高壓導線,工作就是操作和維修牽張機。1980年,18歲的他成為了一名普通電力建設工人。那時單位承建的線路以110千伏、220千伏為主,線路里程一年最多也就是200多公里。當時能夠展放的導線截面積只有240、300平方毫米等比較細的導線,也沒有統一專業的架線隊伍。
展放導線需要用到牽張機。牽張機是牽引機和張力機的合稱,是架設高壓導線時候使用的主要設備。他剛接觸牽張機的時候,單位只有3套設備。他負責維護、操作的第一套牽張機是由退役的國產59式坦克改裝的。這套設備是履帶式重型底盤,看上去特威風。他很愛惜它們,可是也因為它們吃了不少苦頭。
首先它不能上柏油路。因為車身太重,柏油路面會被壓壞,公路管理部門不同意它在路上跑。所以,哪怕是短途轉場也必須依靠笨重的板車運輸,給施工造成了很大不便。
這個家伙的發動機一年四季只喝負30號柴油,油耗也非常高。有時候面對它的“傲嬌氣”真的特別惱火。但是大家依然像呵護自己孩子一樣呵護著它。
無論是發動機還是液壓系統,大家都摸得透透的,從不讓它在施工時出現故障。
盡管坦克牽張機一身毛病,但它當時是單位少數能“頂得上勁”的放線設備。單位承建的工程離不了它,電網建設也離不開它。
那幾年,大家開著“坦克”南征北戰,沒少建功立業:1994年的安定—廊坊220千伏緊湊型線路、1995年的昌平—安定千伏輸電線路等工程相繼建成投運……
千伏線路架線,雪中脫大衣搶修牽張機
漸漸地,我們能夠展放的導線也達到了400平方毫米。1998年,單位開始引進自行式牽張機,同時為了適應六分裂導線展放需要,還開發了六線張力機。我們的“坦克”退居二線了。
隨著電網的不斷發展進步,公司承建的千伏線路也多了起來。可是工程建多了,設備難免損耗。每當工地上出現難題,大家都要傾盡全力,拿出自己多年練就的絕活,讓設備恢復。
1000千伏特高壓首次架線
2002年托克托電廠—安定千伏線路工程的建設條件十分艱苦。牽引場設在河北和山西交界的空中草原,海拔2多米。10月初,山頂已經開始下雪,氣溫降到零下。設備的液壓系統因為環境溫度太低,出現了故障,機器停止了運轉。
維修液壓系統需要整潔的環境,可是當時山上根本沒這種環境。席東升心里一急也忘了冷不冷,脫掉大衣擋住風沙,開始處理故障。“戰友”們也都紛紛脫掉大衣,用大衣和身體圍成一個相對密閉的空間。手套礙事,我就干脆脫掉手套繼續維修設備。手浸在冰冷的液壓油里,幾分鐘就凍僵了,席東升就把手放在懷里暖一下、搓一搓,接著繼續修。忙了兩個多小時,故障終于排除了。牽引機牽著導線順利地走起來了。席東升當時已經凍得雙手紅腫,雙腿也不能活動了。
苦學英語,搞定進口牽張機
2008年,單位參建了國內第一個特高壓示范工程——1000千伏晉東南—南陽—荊門交流輸電工程。特高壓放線是我們以前沒經歷過的。為了工程需要,單位一下購置了5臺意大利牽張一體機,裝備水平又上了一個臺階??墒窃O備到貨后,大家發現除了最簡易的使用說明是中文以外,其余的原理、機械說明都是英文。這么好的設備擺在那里開不起來,等專家來指導,實在急人。
為了讓設備早日用起來,席東升一邊向技術人員請教,一邊抓緊一切業余時間自學英語,抱著字典啃這些“天書”。一段時間后,席東升看懂了進口牽張機的操作程序,于是把這些操作程序跟自己多年的維修經驗結合,搞出了一整套操作、保養方案。
在第一個特高壓工程放線之前,大家讓這五臺新設備全部投入了使用。
在特高壓工程中,實現了國內首次“八牽八”張力展放導線,為以后的特高壓工程建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1100千伏線路架線,國產牽張機放出最大截面導線
2013年,大家又在±800千伏哈密—鄭州南特高壓工程實現了國內第一次1000平方毫米大截面導線展放。但牽張設備還是國外的,略感遺憾。
2018年5月,大家在河西走廊用全新的國產牽張機架起了世界上電壓等級最高的±1100千伏特高壓輸電線路。這一次,牽起的是1250平方毫米的導線。
國產的設備、大截面的導線,干起來真有自豪感!現在,單位已經有了以國產設備為主的30多套牽張機械,每年可以建設2000多公里輸電線路……
這時候,席東升自己年齡大了,其他經驗豐富的老伙伴們也大多退休了。看到青年員工與施工機械的“交情”還沒有那么深,工作中對機械的掌控力有限,席東升覺得必須把傳幫帶的工作承擔起來。為了能夠把手里的絕活形象地展示出來,單位成立了一個拆裝實訓室。大家收集了不少在生產中淘汰下來的廢舊部件,經過清洗和維護后作為教具。
后來,實訓室又慢慢發展成了創新工作室。大家和年輕人一起對牽張機和其他施工設備進行不斷改造,還真出了不少成果:自己開發的全自動導線剝切器讓導線剝切實現了自動化?!敖档蜖繌垯C前支腿故障率”研究項目還獲得了中國電力建設企業協會的qc成果一等獎。
這40年,席東升也從一個什么都不懂的小徒工成長為全國勞動模范。席東升和伙伴們不斷努力,架起了一條條高壓導線,讓輸電網絡在手中延展,又為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能源。傳承著把老一輩無私奉獻的精神,讓青年一代為祖國未來的改革開放大業、實現“中國夢”繼續貢獻力量。(本文由北京送變電有限公司提供)
責編:季冉冉
來源:海外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