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要倡導全社會樹立&lsquo綠色財富&rsquo的理念,讓發展綠色經濟成為解決資源短缺和生態破壞的突破口,使中國社會經濟走上良性可持續發展的軌道。&rdquo
在剛剛結束的第六屆綠色財富(中國)論壇暨區域經濟轉型與環境友好技術產業發展峰會上,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張力軍強調,要創造以最小消耗和損害資源與環境為代價的&ldquo綠色財富&rdquo,進一步加大污染減排工作力度,努力建設生態文明與美麗中國。
環境保護是&ldquo生態文明&rdquo主陣地
剛剛勝利召開的黨的十八大明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就是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
會議還對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了全面戰略部署,確立了生態文明建設的突出地位,并指明了建設生態文明的現實路徑,即&ldquo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rdquo、&ldquo全面促進資源節約&rdquo、&ldquo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rdquo、&ldquo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rdquo。
對此,張力軍強調,環境保護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陣地和根本措施。提高生態文明水平,關鍵是在環境保護上取得突破性進展。環境保護取得的任何成效,都是對生態文明建設的積極貢獻。走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的環境保護新道路,遵循代價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續的基本要求,加快構建與我國國情相適應的環境保護宏觀戰略體系、全面高效的污染防治體系、健全的環境質量評價體系、完善的環境保護法規政策和科技標準體系、完備的環境管理和執法監督體系、全民參與的社會行動體系,是提高生態文明水平的形勢使然,更是解決資源環境問題的出路所在。
張立軍表示,當前,努力建設生態文明,要重點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要把環境保護的要求全面納入經濟社會發展決策的全過程,充分發揮優化經濟發展的作用,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
二是要確保科學發展和保障改善民生取得顯著進步。重點就是著力解決影響科學發展和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從嚴控制和堅決淘汰&ldquo兩高一資&rdquo、低水平重復建設和產能過剩建設項目,優先解決重金屬、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和土壤污染問題。
三是要進一步加大污染減排工作力度。污染減排是&ldquo十二五&rdquo環保工作的重點。環保部將把結構減排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繼續強化工程減排和管理減排。深入推進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減排,從燃煤電廠脫硝、機動車尾氣凈化和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等多方面入手,加快推進氮氧化物和氨氮減排。預防優先、防治并重、強化減排,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可以認為,創造以最小消耗和損害資源與環境為代價的&ldquo綠色財富&rdquo,標志著人類從以掠奪資源、破壞環境積累財富,轉變為以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創造財富,以不公平的手段占有財富,轉變為公平協作分享財富,這也是生態文明覺醒的又一個顯著標志,是人類認識觀念上的一次巨大飛躍,特別是在選擇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方式與道路上,具有重大意義。
產值超4.5萬億元 綠色投資大有可為
會上,專家圍繞&ldquo經濟綠色轉型、發展環境友好技術及環保投融資交流&rdquo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討論。特別是針對綠色財富的挖掘進行了群策群議。
關于綠色投資,環保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給出了這樣的定義:目前聯合國環境署倡導的&ldquo綠色投資&rdquo主要是要求各國把資金投入到既能增加就業、拉動消費又減少排放的經濟活動中去,包括清潔技術、可再生能源、生態系統或環境基礎設施、基于生物多樣性的商業(如有機農業)、廢物及化學品管理、綠色城市、綠色建筑和綠色交通等。我國政府部署的&ldquo培育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新的經濟增長點&rdquo也屬于這個范圍。
與會專家普遍認為,在當前的國際政治經濟形勢下,綠色投資已經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一支重要力量。二十一世紀的頭十年發生了兩件對世界各國都有影響的大事。一件是氣候變化問題日益緊迫地提到各國政府面前。另一件是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這兩件事觸發了一場經濟發展模式和世界秩序的深刻變革,這就是發展綠色經濟。
目前,綠色發展已成為世界各國擺脫困境、渡過后金融危機時代、合力解決氣候變化問題的共同選擇。中國和世界許多國家一道,正在積極投身這場綠色革命的大潮中。
黨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強調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中國政府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ldquo十二五&rdquo規劃綱要》中提出,面對日趨強化的資源環境約束,必須增強危機意識,樹立綠色、低碳發展理念,以節能減排為重點,健全激勵與約束機制,加快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提高生態文明水平。
&ldquo可以說,&lsquo十二五&rsquo是中國綠色發展的重要起點。&rdquo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理事長王玉慶告訴記者,&ldquo十二五&rdquo期間,我國規劃的全社會環保投資將達3.4萬億元。預計2015年全國節能、環保和資源循環利用三個行業產值將超過4.5萬億元,節能環保產業將成為我國的支柱產業。我國綠色經濟市場前景十分廣闊,有志投身綠色經濟的企業將大有可為。
王玉慶表示,發展綠色經濟,首先要轉變發展觀念,轉變對經濟與環境關系的認識,把經濟看作環境的一個子系統,使經濟社會發展建立在資源環境承載力基礎上,同時要轉變過度追求物質利益的經濟主義發展觀念和生活理念。第二,要建立促進綠色發展的體制機制,從國家層面,綜合運用政治、經濟、法律、行政和科技的力量來推進綠色發展,建立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推動、全體公民參與的綠色發展體制;建立包括資源環境要素的市場經濟制度,形成有利于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的價格、財稅、金融、土地等方面的經濟政策體系。第三,要大力推進綠色技術的研發,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政府致力推廣的一切新技術,都應將資源效率、環境影響作為考核指標。
據悉,本屆論壇由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山東省環境科學學會共同主辦,會上,山東信博潔具有限公司等30家企業獲得&ldquo環境友好型技術產品企業&rdquo稱號。
來源:互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