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公布的《中國汽車工業產銷快訊》的統計數據,2012年,納入統計范圍的56家車用發動機企業,累計生產發動機1753.81萬臺,累計銷售發動機1752.59萬臺,與2011年相比分別增長4.90%和3.27%,扭轉了2011年產銷增長率雙雙為負的局面。
產銷資源繼續向優勢企業靠攏
具體來看,截至2012年底,總計56家車用發動機企業中,一汽-大眾、上汽通用五菱、上海通用動力總成、重慶長安、東風日產乘用車、上海大眾動力總成、上海大眾、柳州五菱柳機、廣西玉柴、奇瑞、北京現代、神龍、吉利控股、沈陽航天三菱和長城,位居累計生產量排序的前15名。
與2011年相比,一汽-大眾繼續保持了累計生產量排行首位,2010年的第一位&mdash&mdash重慶長安掉到了第四位;榜單中惟一的一家日系發動機企業&mdash&mdash東風日產乘用車,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而保持了較高的位置;民營企業同時也是純正的自主品牌企業&mdash&mdash長城,首次進入年度前15名之內,而一汽集團則由2011年的前15位掉了出去。
2012年,在累計生產量達到5萬臺以上的前50家企業(這一企業群數與上年相同)中,年產超過10萬臺的企業數有44家(與上年持平),年產量達20萬臺以上的企業有30家(比上一年度少1家),年產量達30萬臺以上的企業有20家(與上年持平),年產量達40萬臺的企業有16家(比上一年度多2家),年產量達50萬臺以上的企業則創紀錄地達到了12家(比上一年度多1家)。幾個生產量組別的對比呈現出的特征較明顯:經過近兩年的調整和平穩過度,車用發動機產銷已經更多向優勢企業集中。
生產集中度方面,累計生產量前5家企業的生產集中度為28.68%,這一數值比上一年上升2.35個百分點;前12位企業的生產集中度為52.00%,比上一年上升2.08個百分點。簡單分析來看,由于2011年整體產業即已經不再繼續依靠容量的擴大而保持增長,上一年生產集中度已經都有所提升;經過2012年的進一步鞏固,生產集中度更向優勢企業集中,兩個級別的年度生產集中度提升都在2個百分點以上是非常不易的,并且在總計56家車用發動機企業中前12位企業的生產量已經超過了生產總量的一半,這是近年來的第一次。
柴油機市場:延續&ldquo輕&rdquo好&ldquo重&rdquo差格局
車用柴油機方面,2012年全年柴油機分別完成332.08萬臺和339.52萬臺的產銷量,同比分別下降7.49%和9.53%,同比下降速率高于上一年,兩年連續下滑在歷史上很少見,說明國內經濟運行周期所處的位置以及宏觀經濟結構已經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從柴油機企業的整體表現看,2012年統計在內的23家柴油機企業中,累計生產量超過20萬臺的企業有6家(與上年持平),累計產量超過10萬臺的企業有12家(比上一年度少1家),累計產量超過5萬臺的企業有15家(與上年持平)。
從累計生產量排序看,廣西玉柴、安徽全柴、一汽集團、濰柴控股、昆明云內、江鈴控股、東風汽車股份、濰柴動力揚柴、山東華源萊動、東風朝柴、北汽福田和長城,位居生產量排序的前12位。從名次排列和具體生產量看,車用柴油機2012年基本上延續了前一年的&ldquo輕&rdquo好&ldquo重&rdquo差的局面,柴油機市場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反映中國經濟運行的一面鏡子。
在柴油機企業的具體表現中,生產量較大的企業(年產量高于5萬臺)中,江淮汽車(年度增長率25.13%)、安徽全柴(13.10%)、昆明云內(13.09%)和濰柴動力揚柴(12.50%)的表現較好;濰柴控股(-34.12%)、中國重汽(-27.52%)、東風汽車股份(-26.66%)、東風朝柴(-23.57%)、北汽福田(-16.80%)和山東華源萊動(-15.45%),則出現了較大的負增長。
汽油機市場大企業優勢明顯
汽油機方面,統計在內的41家汽油機企業2012年累計產銷量分別為1420.69萬臺和1412.06萬臺,比2011年分別增長8.27%和6.89%,這一增長率比上一年度分別增加7.07和5.43個百分點。汽油機整體保持并帶動了車用發動機市場的平穩增長走勢,在柴油機相對不景氣的市場中顯得尤為珍貴。
從汽油機企業的整體表現看,年度生產量超過50萬臺的企業多達11家(比上一年度多1家),超過40萬臺的企業有13家(比上一年度增加1家),超過30臺的企業有17家(比上一年度增加2家),超過20臺的企業有23家(與上年持平),超過10萬臺的企業有33家(比上一年度增加3家),各個層次看均好于上一年度。
在汽油機企業的具體表現中,生產量較大的企業(年產量高于10萬臺)中,南京長安福特馬自達(年度增長率62.56%)、哈爾濱東安汽車發動機(55.85%)、南汽集團(45.26%)、廣汽豐田發動機(38.95%)、上海大眾動力總成(38.22%)、一汽-大眾(31.95%)、上海通用動力總成(26.12%)、長城汽車(24.75%)、沈陽航天三菱(23.72%)、一汽海馬(21.31%)、綿陽新晨動力(20.74%)、上汽通用五菱(20.36%)、北京奔馳(16.71%)、神龍(13.11%)、吉利控股(13.09%)、上海通用(12.62%)、東風本田(12.44%)、上海大眾(11.16%)的表現較好;重慶渝安淮海動力(-34.13%)、重慶長安鈴木(-22.25%)、一汽轎車(-21.45%)、哈爾濱東安汽車動力(-20.05%)、天津一汽夏利(-17.30%)、東風本田發動機(-16.19%)、奇瑞(-12.45%)、江淮汽車(-12.39%)、一汽豐田天津發動機(-12.15%)、比亞迪(-11.28%)等出現了較大幅度的負增長。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