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霧霾天氣,新能源汽車越來越被人們視作拯救城市天空的有效途徑之一。然而,就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態勢而言,新能源汽車要想扮演好英雄救美的角色,自身首先還需要盡快找到實現產業化發展的正確軌道。
自2009年開始實施的&ldquo十城千輛&rdquo工程開始,國家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在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產業扶持、示范運營、標準制定、聯盟建立等多方面出臺相關政策為處于新能源汽車鋪路。經過這幾年的發展,截至去年底,我國25個試點城市共示范推廣各類節能與新能源汽車2.74萬輛。到2013年3月底完成財政補貼清算,預計示范推廣規模將達到3.97萬輛。
但是,從節能減排與治理霧霾的角度來看,目前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狀況,還達不到要求。主要問題集中在:首先,電池的蓄電問題沒有得到解決,電動汽車續航里程過短;其次,相關部門對于電動汽車的基礎建設還不到位,充電問題很難像傳統汽車加油那樣快捷方便;最為重要的是,電動汽車目前的技術只是滿足了普通消費者對于汽車的基本追求,而且價格昂貴,相比傳統汽車,其實用性也大大降低。
這幾點說明電動汽車作為汽車產業的新興領域,同樣避不開汽車產業所信奉的規模經濟。電動汽車要想真正進入普通老百姓的家庭,不論是政府補貼,還是企業改革技術,都要加大力度。
不過,盡管產業化發展難脫行業規律,但是,發展中的問題,從長遠上看都不是問題,只要產業始終保持前進的態勢。
就目前的技術水平而言,全世界在新能源汽車的電池、整車性能以及商業模式上面,都仍處在探索爬坡期,還存在太多需要等待技術的演進來實現突破的環節。但是,與所有新興產業的發展歷程一樣,起初遭遇到的困境并不能成為阻滯甚至否定該產業的理由。尤其對于能源需求與日俱增、環境壓力漸近臨界點的中國來說,更是如此。新能源汽車代表著未來,但如果今日不著手努力,這個未來或許將一直不來。正如中國汽車工業咨詢委員會委員陳光祖所說的那樣,新能源是個長期的事,不是一天兩天能搞起來的。
值得肯定的是,盡管面臨困難,但從產業規劃上來說,國家相關部門仍然為新能源的長遠未來制定了計劃和目標,并將不斷加大支持力度。
可以說,環境治理注定是一項長期持久的工作。不過,對于新能源汽車來說,現 在需要的,卻是扎實有序基礎上的快馬加鞭。尤其是盡快找到推動產業化的有效途徑。其中,公共交通、政府公務用車、城市物流、租賃等是比較現實可行的方向。
以公共交通為例。有關研究指出,機動車尾氣的產生主要是因為柴油車的使用,其占到機動車尾氣排放pm2.5的95%。而此前絕大多數的人將霧霾原因歸罪于私家車,然而,一直被忽視的公交車,超過80%是柴油車。僅北京市公交集團擁有的公交車2.1萬輛中,柴油公交車就站到了1.8萬輛。
據測算,一輛公交車尾氣污染物的排放量相當于50輛轎車的排放量,如果將全市1.8萬輛左右的汽柴油公交車都改為節能與新能源公交車,就相當于改善了90萬輛小汽車的排放污染。據此,有汽車業內專家也呼吁,有必要對廣泛搭載了柴油發動機的城市公交車進行升級改造,用新能源進行替換。
實際上,我國在該領域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并且會以越來越快的速度加速推動公交領域的新能源化。事實上,在去年年底,北京市交通委的相關負責人就透露,北京將對2013年以后報廢的公交車提前更新,未來兩年北京市清潔能源及新能源公交車保有量將占到市區公交車保有量的一半。同時,柴油公交車將減三成。
&ldquo我覺得電動車光靠政府采購、財政補貼和有社會責任的人去買,是破不了冰的,因此我們要找到有利可圖的辦法。至少在公共交通領域,電動汽車還是有它發展的潛力存在的。&rdquo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說。他表示,除了公交車,深圳的出租車行業未來12個月可能會發生一場革命,即&ldquo兩塊錢一公里的電動出租車會革八毛錢一公里的傳統出租車的命&rdquo。
來源:互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