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全球備受矚目的科技產業中,無人機的身影愈發“高大”。在消費級無人機市場爆發以來,全球民用無人機市場規模急劇增長,到2017年已超過60億美元。世界上有50多個國家都在發展無人機產業、積極推進無人機技術研發,謀求占據競爭主導權。
2017年全球無人機市場規模統計分析
近年來,用于商業和個人的無人機需求量大漲,無人機整體市場發展迅速,2017年全球無人機銷量約300萬架。市場規模約達60億美元,較上年增長33.33%。預計全球無人機市場未來3年增速將達到36%。
2014-2017年全球無人機市場規模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2018年中國工業無人機市場規模分析預測
2010年之前,我國工業無人機市場規模小,增長速度也比較緩慢,運用領域也基本只是在災害救援、地圖測繪等領域。但在2010年之后,我國工業無人機的市場規模擴張迅速。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無人機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工業無人機市場規模已超10億元,到了2016年中國工業無人機市場規模達26.1億元。截止到2017年中國工業無人機市場規模達到了44.3億元,預計2018年中國工業無人機市場規模將突破70億元,預計我國工業無人機市場在未來十年會快速增長,預計在2020年我國工業無人機或達到165億的市場規模。
2014-2020年中國工業無人機市場規模統計情況及預測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農業植保無人機尚處于起步階段
農林植保無人機,是用于農林植物保護作業的無人駕駛飛機,該型無人飛機由飛行平臺(固定翼、直升機、多軸飛行器)、導航飛控、噴灑機構三部分組成,通過地面遙控或導航飛控,來實現噴灑作業,可以噴灑藥劑、種子、粉劑等。
我國的農業植保無人機目前尚處于起步階段,2015年我國植保無人機保有量為2324架(31個省統計),增長幅度達到234%,截止到2017年我國植保無人機數量達到12000架,雖然漲幅明顯,但整體而言,我國的植保無人機體系尚未成熟。目前國內植保無人機技術和產品性能參差不齊,眾多產品中絕少有能夠滿足大面積高強度植保噴灑要求。
全球各國農用航空作業面積占耕地面積比例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2014-2017年中國植保無人機數量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智能化、定制化成未來方向
當前,隨著各項核心技術的升級,以及市場的持續拓展,無人機應用領域愈發廣闊,涵蓋了個人娛樂、交通巡查、農業植保、地理測繪、管道巡檢等諸多場景。無人機應用促進了許多行業傳統作業模式的變革,降低了人工、設備成本投入,提高了工作效率,還避免了潛在危險情況的發生。
面向未來,要想進一步提升無人機的市場滲透率,就必須從科技發展主流趨勢出發,大力推動智能化升級。在人工智能時代,圖像識別、機器學習、人臉識別等技術得到快速應用,這恰恰是無人機提高性能、打入更高端市場的重大機遇。
此外,考慮到市場形勢的變化與客戶需求的差異,無人機行業也應當注重發展定制化產品,為客戶提供全面解決方案,以創造更大的價值。如此,無人機在各行業的應用才能更為深入,市場接受度也才能亟需提升。
法律與技術同步監管
無人機市場前景可期,未來發展方向也愈發清晰,但是就目前而言,解決無人機“黑飛”引發的一系列挑戰刻不容緩。近些年來,全球各國無人機“黑飛”日益頻繁,對航空安全、公共安全、個人隱私造成了巨大威脅。因此,強化無人機監管勢在必行。
一方面,國家正在從法律、標準等方面入手,加快完善實名登記、商業應用、技術規范等規定,公安部門和地方政府也出臺了多項措施,加強對“黑飛”等行為進行嚴厲打擊。同時,各地機場也相繼公布了機場凈空保護區域。
另一方面,行業人士指出,除了應當持續健全無人機監管體系外,還需從技術方面著手,加快推動技術的普及,以及反無人機技術的發展。其中,發展無人機搜索、定位與識別技術頗為關鍵。畢竟,只有及時發現“黑飛”無人機,并精準定位、識別,才能更快、更好地予以處置,避免發生重大意外事故。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