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過頭的中國船市掉進&ldquo冰窟窿&rdquo,現在還沒緩過勁兒。&ldquo5年內低位徘徊,10年內無法回到2007年的船市水平,2007年的&lsquo火&rsquo,在中國造船業歷史上30年一遇。&rdquo3月6日,長期研究船市的江蘇科技大學船舶海洋工程教授陶永宏如是說。
2007年,中國三大造船指標: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分別比上年度猛增30%、132%、131%,占世界份額的23%、42%、33%,勢頭保持至2010年,中國當年超越&ldquo老牌&rdquo造船國家韓國、日本,成為世界第一造船大國。
但好景不長,金融危機、歐債危機紛至沓來,國際航運受到拖累,中國船市&ldquo高臺跳水&rdquo,頹勢延續至今,船企不論大小都有些&ldquo吃不消&rdquo。
即便是中國第一造船大省江蘇,擁有船企近千家,也不斷傳出船企倒閉的消息。&ldquo在我們網上申報的、列入統計范圍的船企,倒閉的有兩三家,有一家是啟東的,有一家是儀征的&rdquo。江蘇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民爆船舶處處長張志強說。
位于江蘇的揚子江船業集團,是中國民營船企&ldquo老大&rdquo。該董事會辦公室主任張耀認同&ldquo今年要&lsquo見血&rsquo&rdquo的說法:&ldquo因為大家都在血拼,拼完了,實力強的活下來,這兩年,最痛苦。&rdquo
政界、學界均認為,致行情低迷的原因,是產能過剩。
&ldquo前兩年投入航運的船,太多了。&rdquo陶永宏分析,造船完工量增速大于航運量所需要的增速,航運量增速又超過了世界經濟貿易增速,造成了&ldquo全球性過剩&rdquo。&ldquo韓國、日本也過剩,但沒我們嚴重;中國造船業和以前不同,以前都是船隊運營,造船業發展高峰的時候,吸引了大量外界資本進入,涌進很多投資客,因此低峰的時候,就顯得需求有放大效應。&rdquo
一些在&ldquo牛市&rdquo時提防&ldquo熊市&rdquo的大企業,利潤有所減少,但還能保持盈利。
仍以江蘇為例,根據江蘇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民爆船舶處統計,2012年,江蘇13家重點船企全部盈利,除了熔盛重工因&ldquo盤子過大&rdquo利潤不足億元人民幣,其他12家企業利潤都超過億元。其中,揚子江集團以盈利52億元居首位,其次,中遠川崎盈利11億元,新時代造船盈利10億元,中遠船務盈利5億元,口岸船舶盈利4.5億元,江蘇韓通盈利4.2億元等。
張耀表示,在船市最好的時候,企業就試水多元化經營,主業仍是造船,并開始向鉆井平臺高端海工領域、廢鋼貿易等方向發展,也開始嘗試投資理財。
&ldquo去年集團利潤是52億元,今年可能會少一點,但通過布局調整,我們提出的目標,是比同類船廠晚兩年進入衰退期。&rdquo張耀說。
陶永宏將本次低迷歸為&ldquo航運歷史上的第四次波動&rdquo,這一次的低位徘徊期有點長:5年左右。
&ldquo1921年至1924年、1931年至1935年的波動是戰爭和經濟危機引起的,石油危機引發的第三次快速下跌期發生在1975年至1979年。&rdquo陶永宏說。
張志強則認為:&ldquo造船業要有起色,最少要兩年。只要大海還在,就有航運經濟;沒有倒閉的行業,只有倒閉的企業。&rdquo(來源:互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