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享有“中國達沃斯”之譽的 2018中國企業領袖年會在京舉辦,上千位來自企業屆、學術界、媒體界代表匯聚一堂,碰撞出商業智慧的思想火花。其中,曠視科技總裁付英波受邀出席“人工智能新破局”尖峰論壇,并與業內嘉賓圍繞人工智能產業商業應用落地、企業競爭與合作、行業瓶頸等熱點問題展開對話。
圖:曠視科技總裁付英波(右三)受邀出席 2018中國企業領袖年會并展開對話
人工智能商業化出路:場景、產品、用戶需求
現如今,人工智能無論是作為當下最尖端的創新科技,還是最具生命力的新興產業,都在以指數級的成長速度深刻影響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工智能正在展現其不可或缺的未來應用趨勢,所有的產業甚至社會各領域都在思考怎樣實現與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對于推動人工智能浪潮的企業而言,在取得技術優勢到走向商業落地的途中,企業如何選擇商業應用場景?又將如何解決行業痛點?對此,付英波以曠視商業化思考與實踐為核心,從場景挖掘、產品打造、行業需求三方面給出了獨到見解。
在付英波看來,人工智能企業在挑選商業化應用場景時,首先需要考量賽道,“我們要落的場景或者行業是不是足夠大?如果這個場景不夠大,可能我們要再做一些考慮,是不是我們要在這個地方投重金打穿。”他解釋,因為人工智能不是提供一個軟件、提供一個產品,這個過程就結束了,人工智能需要有好的場景、豐富的數據,不斷做數據的回流幫助算法提升,進而才能更好地為客戶服務,起到降本增效的作用。
在選擇了場景之后,則需要考量與場景相結合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在這里,付英波再次強調了曠視科技一直堅守的定位:“曠視科技不是一家技術公司,曠視科技是以人工智能、計算機視覺技術為核心的產品及解決方案公司,我們要用我們的產品和方案為客戶提供最大的勢能和最大的價值。僅做算法上的提升當我們去觸碰實際場景時常常會捉襟見肘,而只有研發配套的產品、鉆研對應場景的解決方案,才能讓我們真正去幫助客戶解決問題。”
最后一點,付英波指出是要看用戶的需求。“因為用戶的需求是對我們最大的動力,我們所有的技術、所有的產品,歸根結底上,是要為我們的客戶提供最大的價值。”
正是基于以上判斷,曠視科技自2016年開始商業化落地以來,就首先深扎金融和安防這兩個剛需行業,在不斷的實踐打磨中曠視科技逐漸開拓了社區、零售、物流、手機、機器人等行業。如今,曠視科技沿著自身 ai+iot 的戰略布局,為涉及公共iot、商業iot和個人iot三大維度的眾多產業,進行技術產品化、方案化,提供有價值的服務。
以競爭為企業外驅力,以合作共創產業未來
在獲得政策支持、資本青睞的大風向下,人工智能行業大量涌入創新企業,行業巨頭也成為 ai企業追趕的目標。與 bat 等巨頭該如何相處,與同賽道的新創企業是競爭還是合作?成為了所有 ai創新企業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對此,付英波認為,與體量類似的新創公司之間,首要的不是競爭,而是要一起把市場做大,為人工智能產業贏得未來。當前,曠視科技已與行業內的新創公司們展開了多方合作。以手機業務為例,曠視科技已與致力于 ai+3d 技術研發與應用領域的 bellus 3d、疊鏡科技、altizure(珠科創新)等企業建立了深度合作伙伴關系。而在談到和 bat 等巨頭的關系時,付英波則指出,與巨頭之間確實會出現單點項目競爭的現象,但總得來看依然可以互相合作。如曠視科技就已在金融、泛安防、新零售等多個領域與 bat 展開合作,包括與支付寶合作研發刷臉支付技術,參與阿里工業園區建設以及天貓超市天津倉改造等項目。
“我感覺競爭是一個美好的詞,有了競爭,大家才會發展得越來越好,才會除了有內在的驅動力之外有外在的驅動力,讓你朝著更好的自己和更好的企業前進和發展。”付英波進一步補充。
打破行業瓶頸,人工智能產業將持續爆發
雖然人工智能行業一片火熱,對于創業中的 ai企業來說,初具規模不是難事,而要在 ai 浪潮中穩步前行,仍然有不得不面對的行業發展瓶頸。付英波結合曠視科技的發展歷程,對此進行了探討。
“現在最大的問題或者我們急需要最關注的是我們整個組織和團隊”。在付英波看來,聚攏和培養高水平的研究員和科學家,以及擁有開疆拓土能力的市場團隊,將是企業未來取得突破性成長的動力源泉。在目前,曠視科技的團隊規模已經超過1800人,核心研發團隊占60%左右。除此之外,曠視科技還在加大市場拓展人才,讓曠視科技有價值的產品和解決方案真正落實到具體場景中。
來源:idonews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