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汽車總部高層經歷了一輪大的人事變動,3名執行副董事和現任董事長張富士夫退休,內山田竹志被任命為新董事長。
豐田總部的人事變動也波及到中國市場。次日,豐田中國宣布從4月1日起對在華高管進行調整,其中豐田中國本部長大西弘致將接替北田真治,出任豐田中國總經理;廣汽豐田總經理一職將由豐田常務小林一弘接替小椋邦彥;一汽豐田總經理柴川早人升任常務。
除了一汽豐田總經理&ldquo升職加薪&rdquo外,另兩位總經理被撤換。這個新的人事任命到底要向外界傳遞什么?豐田章男在接受日本媒體采訪時說,過去4年充滿了各種挑戰,&ldquo對于豐田來說,現在已經是時候該將目光投向未來。&rdquo
這個&ldquo未來&rdquo的關鍵正是中國市場。雖然章男先生宣稱&ldquo中國市場最重要&rdquo,且誠意十足,但就目前的態勢看,豐田在中國市場所要做出的調整還遠遠沒有到位。
業內的評價是,除了日產之外,其他幾家日系車企在中國市場發展的真正阻力,不是不確定的政治因素,也不是簡單的產品力和銷售力,而是本土化策略依然停留在表面。
通用和大眾在華的&ldquo全價值鏈&rdquo本土化已經收獲了成功。日產和現代起亞在經過多年的磨合后,一切以合資公司利益最大化成為企業發展的最高標準,從而形成了強大的合力,助推企業快速成長。
這其中,東風日產被業界公認是中外雙方融合度最高的車企,企業制定的&ldquo基本法&rdquo實現了最大的開放度,對外呈現出源源不竭的活力,對內真正激發出了每一個員工的潛力。盡管豐田也開始在中國設立研發中心,并在豐田中國高管中出現了中方面孔,但就在華合資板塊的運營機制看,還是相對封閉和保守的。
無論是廣汽豐田還是一汽豐田,每一個重要崗位都設置中外雙重管理制度,在中方更擅長的人才使用、渠道拓展,甚至銷售政策上都必須經日方管理人員同意方能實施。近些年,由于豐田在華業績不佳,日方管理人員加速收權,雙方的不信任感開始惡化,甚至一度有劍拔弩張的軼聞在業界流轉。由此,給企業帶來嚴重的資源能耗,決策力和執行力都大打折扣。
所謂的本土化,不僅僅是在產品設計上迎合中國消費者的審美偏好,也不僅僅是加強中國市場的資源供給,更重要的是實現更多管理人員的本地化,在開放與融合中學會在什么地方收權,在什么地方授權,最大程度地尊重中方合作伙伴的意愿,實現合資公司的利益最大化。唯有此,豐田在中國市場才能真正展示出應有的實力。
早幾年,在大眾尚處于弱勢,豐田車型供不應求的時候,豐田中國一位資深高管在飯桌上戲言,他退休后準備寫一本書,題目是豐田是如何倒掉的。他說,豐田的大企業病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程度,沉疴難起。今天,在豐田頻繁的人事調整背后,到底是人盡其用,還是新一輪派系斗爭,我們不得而知。筆者所獲悉的是,在豐田合資企業內部的日方管理人員中,誰是誰線上的人已經成為公開的秘密,日方管理人員尚且不能形成合力,企業的決策力真要畫一個大大的問號。
值得注意的是,豐田此次高層人事調整還將首次聘任前美國通用汽車副總裁馬克·赫根等3人擔任獨立外部董事。有消息稱,這是豐田76年來首次向外部董事敞開大門。豐田章男說:&ldquo我們堅信從外界汲取更多意見至關重要。&rdquo
對于中國市場而言,豐田章男真正要做的工作是,將本土化策略向縱深推進,而不是僅僅停留在表面上。
(來源:互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