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 云山論見
小偷有儀器,街坊多個心眼
點擊廣東
老話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你看,“前女同事約吃宵夜,東莞男子赴約以為有‘艷遇’卻遭搶劫”(《廣州日報》12月3日),就是不設防的結果。當然,美女主動邀約,誘惑力太大,即使內心有疑云,恐怕也愿意冒險一探究竟。所以,不能全怪男子多情,主要怪香水有毒。
就像有毒香水難防一樣,被科技包裝的小偷,也令人防不勝防。比如,“小偷持改裝pos機貼近路人盜刷銀行卡,廣州南沙警方現場抓獲3名嫌犯”(《廣州日報》12月3日)。警方初步核實,盜刷資金110余筆,累計涉案金額10萬余元。所以,市民逛街要多個心眼,一來,妥善保管好銀行卡;二來,遇到陌生人靠近要及時避開。
當然,光靠避開也不是辦法,如何精準識別小偷儀器并通過法律精準打擊,才是最緊要的。正如防止犬只失控傷人要靠法律一樣。遺憾的是,“珠海養犬管理條例實行已有三四年,至今僅罰五人”(《羊城晚報》12月3日)。是當地市民養狗太文明?錯!請看數據:2015年珠海傷人涉犬類警情為693宗,2016年為646宗,2017年為497宗。所以說,文明雖是道德命題,但離不開法律的促進。而法治的力量,首先在于執行力。
顯然,“廣東出臺停車場用地配套新規:公共停車場車位不得對外銷售”(《信息時報》12月3日),是良法。公共停車位本應服務公眾,如果銷售給私人,就私有化了,導致資源利用率降低,加劇停車難。
同樣,“廣東出臺養老服務條例,新建住宅區必須配建養老服務設施”(南方網12月2日),也是良法。此前,囿于觀念問題,一些小區居民對養老設施進小區抱持抵觸情緒,擔心不吉利,影響樓盤價值。殊不知,養老是公共事業,每個人都會老去。不能等自己老的時候再哀嘆身邊養老資源不足。現在有了法律的指引,相信小區居民會明白,社區養老是方向,也是法律義務,更是每個人都將受益的民生大事。
來源:信息時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