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ldquo要切實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引導各方面把工作重心放到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上,放到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上,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rdquo。全國人大代表、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董事長安進認為,注重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的發展才是健康發展,可持續發展。
助推企業高質量增長
&ldquo從企業的角度來說,企業要健康可持續發展,就需要將質量和效益放在所有工作的中心位置。要切實理解質量是效益的基礎,質量的內涵包括經營質量、產品質量及工作質量。&rdquo安進說,經營質量既是實現當期經營目標的關鍵要素,更是企業保持健康、永續發展的基本保證;產品和服務質量是贏得市場競爭的基礎;工作質量是產品和服務質量的保證,&ldquo一開始就把事情做對&rdquo是江淮汽車有效率、有效益開展工作的起點;經營質量是影響效益的重要方面,是工作質量的延伸,沒有良好的經營質量就不會有真正的效益。
2012年年初,江淮汽車集團在對經濟和行業可能的變化趨勢進行預判的基礎上,確定了&ldquo以效益為中心,以戰略為導向,以發展為主線,以變革為動力&rdquo的工作中心,并認真組織落實。全年生產經營活動雖受行業和宏觀環境的不利影響,但堅持以終端實際銷售作為發車開票的依據,要求多賣附加值高的產品,嚴控成本、壓縮庫存,狠抓現金流,經營質量不降反升,全年累計銷售各類整車49.14萬輛,其中商用車增幅高出行業7.34%;乘用車國內銷售同比增長3.44%,轎車實現了12.02%的增長,好于很多自主品牌企業;國際業務也是突飛猛進。全年實現營業收入348.46億元,存貨及應收賬款控制在行業里處于最好水平,全年上交各項稅收20億元,實現利潤8.9億元。
安進特別注意到了《政府工作報告》對創新的意見。他說,報告提出&ldquo推動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rdquo,科學地闡述了技術創新體系在創新驅動發展中的作用。企業要生存發展離不開新產品,新產品開發離不開科技創新。科技創新是江淮汽車產品競爭力的來源,是實現江淮汽車發展戰略的重要支撐。江淮汽車目前已自主形成五個層次的研發體系,意大利和日本兩個海外研發中心的作用也進一步顯現。產學研合作加強,與合肥工業大學新能源合作項目,與上海交通大學、天津內燃機研究所產學研合作等取得新成效。進一步拓展了與國際知名研發機構的項目合作,基本形成核心技術模塊開發能力與試驗驗證能力,整車、發動機、變速箱等產品平臺進一步優化。
多年來,江淮汽車集團新產品開發堅持以市場需求為驅動力量,以安全、環保、節能、智能為技術進步方向,圍繞節能減排和綠色發展,在傳統動力產品結構升級和新能源汽車發展兩個方面同時發力。在新能源汽車方面,江淮汽車堅持&ldquo純電驅動&rdquo為主攻方向,突破重混關鍵技術,增程式電動車進入小批量試生產,整車控制器技術、電動車遠程監控系統技術等項目開發有序推進。2012年江汽集團的第三代同悅純電動轎車全年交付2485輛,位居全行業第一;新能源客車示范運營612輛,繼續保持行業第一。2013年江淮的第四代純電動汽車將上市,在充電時間、續航里程、電子動力控制上有新的提升。
國四排放是一個系統工程
今年7月1日,我國將實行國四排放標準。
考慮到前幾次汽車排放升級中出現的問題,安進建議:規范技術路線,不給名義上達標而實際上一致性差、成本低的技術路線留下空間,為企業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中國地域廣闊,地區發展不均衡,各區域市場及環境特點不同,應分區分級實施排放法規,不能一刀切;在國四技術路線選擇上要有明確的主導建議,同時對排放法規的升級給予補貼,可以形成&ldquo國家+企業&rdquo的聯合推廣模式;國家應加快油品升級的步伐,要走在排放標準正式實施前面;同時采取切實有效的辦法,支持鼓勵核心技術(如高壓共軌技術)的自主研發,早日突破技術瓶頸,實現關鍵零部件國產化并產業化。
汽車產業政策要有利于自主品牌
我國已成為真正的新車消費大國,但從汽車產業的發展態勢和競爭格局來看,遠不是汽車強國。
安進說,綜合考量國家汽車產業安全和發展格局等因素,建議將汽車產業自主創新能力提升和自主品牌建設作為國內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內容,并納入到國家自主創新發展總體戰略中,加大政策的導向性支持和資金投入,鼓勵和引導國內自主品牌的骨干汽車企業集團圍繞產業價值鏈進行通過兼并重組方式整合要素資源,以3~5年時間形成2~3家自主品牌的具有較強核心競爭力的汽車企業集團,與合資品牌進行抗衡,以實現中國汽車強國的戰略目標。如果現在不對這個問題高度重視并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那么自主品牌將處于越來越困難的境地,失敗的不僅是自主品牌企業自身,而是國家的失敗,至少一定是國家產業政策的失敗。
(來源:互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