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2日,由《中國企業家》雜志社主辦的2018中國企業領袖年會在北京舉行,中國企業的領軍人物齊聚一堂,就“改革關頭勇者勝”的年會主題暢談企業轉型升級相關議題。曠視科技總裁付英波、第四范式創始人兼ceo戴文淵、云知聲ceo黃偉、一點資訊高級副總裁金治、鉑諾董事長簡毅、紅杉資本合伙人浦曉燕等人共同現身“人工智能新破局”論壇,圍繞ai產業落地的相關問題分享觀點。
論壇一開場,作為主持人的浦曉燕就擺出了一組“尖銳”的數據:在整個2017年,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資金額超過億元,但ai前100強企業當年收入的總和要遠遠少于100億元。
5:1的數字差背后繞不開當下ai產業落地難的困境,對此,云之聲ceo黃偉表示之前大家把ai“捧得非常高”,當下應在了解技術水平的基礎上與市場需求相結合,只有滿足了這兩個條件,ai的商業模式才有可能成立。
專注ai資管的鉑諾董事長簡毅直言當下公司的ai人才招募是其中難點:“我要找牛的技術,沒有辦法像戴總他們一樣,這就是我們現在睡不著覺的地方,對我來講就很難。”他透露行業內最知名的ai科學家“80%、90%,而且基本上都是八位數美金的底薪。”
簡毅口中的“戴總”是第四范式的創始人兼ceo戴文淵,技術出身的他聚焦于ai落地的技術門檻問題。他表示“最大的問題就是人工智能其實需要一個中間件,現在比較流行的詞叫paas,需要這樣的平臺。在這樣的平臺出現以前,大家關心的是場景的規模和價值;而在平臺出現以后,開發ai應用就像今天開發app或者網站一樣簡單,幾個人就可以開發出滿足不同客戶需求的ai產品。”戴文淵表示公司很大的精力投入在“先知”平臺的建設,力圖“打造一個人工智能界的java”,改變人工智能產業落地困境。
雖然專注的領域不同,極智嘉創始人兼ceo鄭勇和曠視科技總裁付英波和在落地困境方面的看法卻高度一致,他們均認為ai技術應與場景深度結合以實現更好的客戶服務。鄭勇坦言“并沒有特別地迷信技術或者ai這件事”,據他觀察,ai領域中做得突出的地方“往往是ai技術在一個細分的場景里面去做了深度的結合。”付英波總結道:“所有的技術與產品,落到歸根結底的一點上,是要為我們的客戶提供最大的價值。”
盡管ai產業還存在不少發展痛點,但隨著人工智能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競爭也成為不可避免的行業議題。提及業內競爭局勢,尤其是與bat的競爭關系時,嘉賓們的反應大多較為樂觀,黃偉直接表明:“沒有見到過bat,跟同行的競爭其實也沒有那么激烈。”他覺得云之聲最重要的是和自己的競爭。
戴文淵透露bat曾用低價策略來和第四范式競標,但客戶并沒有買單。戴文淵認為,to b市場的核心并不完全是低價策略,流量也不再關鍵,ai公司最重要的是建立起技術壁壘,以產品為先。戴文淵表示:“ai關鍵是要能夠解決客戶的問題、幫助客戶創造價值,否則哪怕免費送給客戶他也不會要,他用就是在浪費時間。”戴文淵堅持在技術研發方面加大籌碼,提升公司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構建面對巨頭競爭時的壁壘。
付英波表示曠視目前最大的競爭對手都來著行業內,他以安防舉例“我們沒有在任何一個安防項目上看到過bat。”在與行業內的競對關系方面,付英波也認為當下階段的合作要大于競爭。
來源:中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