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帶來的信息透明化,讓原本坐等客戶上門的石代逐漸走遠,加之市場競爭力變大,被無限度削薄中間利潤的石材人,把目光進一步鎖定在“成本管控”。
升級加工設備,提能提效
石材人敢打敢拼的精神,頗受商界樂道。對于公司的發展,只要是有利的,就算是動輒上千萬的設備,石企掌舵者們也向來出手闊綽。
作為石界的“老前輩”,遠達石材根據自身的優勢“量體裁衣”,改建遠達石材城,以“市場+加工”的模式爭做轉型的楷模。其中,2018年承接的對外加工更是受到業界的認可。今年起,斥巨資分批次購進新型設備,增加生產線,讓對外加工成為遠達的新名片。據市場相關負責人介紹,遠達石材城所增加的設備在調試之中,擇日將正式進入作業狀態。
遠達石材城負責人深諳加工之道,客戶在注重加工品質之余,效率更高、產能更大的加工基地也將會是選擇的主要因素。遠達石材城在今年引進的設備,自然吸引著眾多需要外包的石企來料加工。其負責人告訴《石邦》雜志,原有的生產線基本上能夠保證遠達自身的加工需求,如今有新設備的加持,遠達石材城可以滿足更大的生產量。
同樣沒有停歇過的新鵬飛實業,是巷內工業區代加工方面的一枝獨秀。除去每個月保證新鵬飛自身的加工需求之外,還有1/3的剩余作業量來滿足對外加工客戶。針對目前市場上看似“蕭條”的表象,新鵬飛實業并沒有就此選擇放慢腳步,而是大刀闊斧地進行設備升級,進一步提升加工硬實力。
新鵬飛實業王丹玲向《石邦》雜志介紹到,公司原有的巴桑提磨機效率低,滿足不了加工需求,現重新采購市場上更為主流且效率更高的靖佑磨機。同時,在大切方面也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升級改造,兩臺3mx2m的裝備規格現已變為3.4mx2m和3.6mx2m,以此適應更多的荒料規格。
中閩石材商城運營總監陳少博在采訪中說道,水頭的石材市場表面上看的確沒有以往的人流量大,有一部分原因在于信息透明化的今天,很多采購商不用到現場親自點料,遠程下單之后,再到現場確認訂單,使得以往三到五天的采購周期縮減為一天可以往返。上述的遠達石材城和新鵬飛實業源源不斷的對外訂單,似乎也與這一現象不謀而合。
升級采購策略,以惠制惠
眾所周知,聚劃算、拼多多等線上團購形式的流行,源于其物美價廉,讓網購者深受其益,看到電商平臺此舉人氣口碑雙豐收,不少線下實體店也開始效仿。無獨有偶,聚合隆即將開啟的集采計劃,與這種團購方式亦有異曲同工之妙。
聚合隆負責人蘇瑾花對《石邦》雜志說道,“集采計劃就是提前收集客戶的訂單,然后由聚合隆統一采購原材料,從而享受量大低價的優惠,這類似于電商里的團購,只不過轉換為石材行業是客戶和我們一起團購原材料,聚合隆提供技術支持。”
在此集采計劃中,有幾點說明值得注意。其一,每個月只有在指定的日期內下單才可以享受優惠;其二,下訂單的同時,要交付全款;其三,不是聚合隆所有產品都在集采計劃之內,只限指定款。
蘇瑾花直言,集采計劃就是實實在在地為聚合隆的合作伙伴謀福利,讓合作伙伴能夠用上高性價比的產品。對于該集采計劃之所以強調要支付全款,蘇瑾花表示,現今的企業經營都不容易,聚合隆必須要注意流動資金的健康運營,才能有更大的資金實力來支持后續更多的研究發明,從而更好地為客戶解決痛點,助力行業前行。
作為輔料類的重點環節,石材膠水一直是各家石企在加工時嚴格篩選的輔料之一,聚合隆膠水能夠斬獲高時、英良、新鵬飛、遠達等老牌石企,可見其有過硬的品牌質量背書。此次的集采計劃,將給聚合隆帶來怎樣的新變化,值得期待,但可以預見的是,這種變化是朝著好的方向發展的。
升級經營模式,共享雙贏
企業發展已不再是一家獨大的格局,處于每個等級的企業都有自身的發展軌跡,也都有自己的業務范疇。大型企業經過一定的積淀可以完善自身的產業鏈,從而滿足不同需求,但對于中小型企業而言,共享發展,或將是降低人力資源成本、獲取更大利益的重點經營模式。
行業某資深人士告訴《石邦》雜志,商業之間的合作已不再是秘密,多家小型企業在沒有強大資金支撐的情況下,都會進行一定的融合,共享工作人員以此減少人力成本,比如兩家或三家公司共用一個財務、cad制圖人員等。這樣一來,對于公司而言避免了人員的閑置也能吸引更多的人才進入,合作伙伴共同支付員工工資相應地減緩了自身壓力;對于該工作人員而言亦是利大于弊,因為在市面上相同的工作崗位,這里的酬勞將會更高。
除了共享人員配置,這種模式下的合作伙伴還將共享訂單,即合作方中的任何一家公司都可以承接工程單,比如a、b合作,那么當a接到一個單子之后,a將負責提供自己精通的大板領域,b則負責異型加工領域,兩者優勢互補,共同“吃掉”一張大單。同時,各家公司又可以相互獨立,承接自己更專注領域的小單。
目前在市面上出現的力諾共享平臺,便是以灰石貿易、精裝工程、家裝別墅、生產加工為主營業務,平臺下的明利?力諾共享工廠、明超力諾共享專場及阿農?力諾石裝將各司其職,共同“效力”同一大單。石材行業中類似于此的共享平臺也逐漸呈現遍地開花之勢,越來越多。
一家以加工板材為主的小型石企,更愿意和異型加工的企業進行聯合,同樣地,銷售不同色系品種的企業也更容易實現配對。當然,是否能夠成為合作伙伴,需要各公司的負責人進行謹慎地思考才能再下定論,只有發展規劃相似、目標一致的才能更容易“牽手”成功。
來源:《石邦》雜志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