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去年自主品牌國內整體市場表現并不盡如人意,但其海外市場的捷報頻傳讓不少自主品牌在年終總賬上受益匪淺。隨著時間推進2013年,自主品牌海外出口勢頭仍然表現生猛。據中汽協發布數據顯示,今年2月份,國內出口汽車總量達6.7萬輛,同比增長9.1%。今年1-2月份,累計出口14.07萬輛,同比增長19.1%。海外市場相對于國內市場的強勁表現,讓不少自主品牌將目光投向海外。與最原始的海外出口模式相比,近期,據媒體報道稱長安汽車正在考慮與國內其他自主品牌車企合作,在巴西和俄羅斯建設新的組裝廠。如若成行,這也將是自主品牌海外出口戰略一種全新模式。
對此,比亞迪歐洲業務總監林密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去一個新市場發展,打基礎很重要。這一步成功了,往后就會順利很多。
當前,國內自主品牌中,包括江淮、奇瑞、長城、比亞迪、吉利等多個品牌均涉及海外市場。去年累計出口總量更是突破百萬輛。這也讓更多的自主品牌紛紛開始“兩條腿走路”戰略。如奇瑞、華晨、吉利均已經先后在海外擁有自己的組裝廠。近期長城汽車也曾宣布,將在印度建設一家獨資工廠。
當總量大,分布散,也是當前自主海外發展的一個現狀。以奇瑞為例,其在海外擁有了17家工廠,總產能為21萬輛。按此計算平均每個工廠產能僅為1.2萬輛。據分析人士指出,一家汽車工廠如果產量達不到10萬輛以上,就難以形成規模經濟,工廠本身的運營和成本、盈利可能會成為問題。長安汽車此番欲聯合國內自主品牌車企共同海外建廠,就不排除有針對解決此類問題的可能性。
此外,相對于單一的整車出口模式,海外建廠不僅可以節省相關出口成本,而且還可以規避當地政策風險。如巴西就針對進口汽車開征高昂的關稅,利用政策大棒削弱了自主品牌海外競爭力。但同時,相對于國內投資環境,海外建廠也同樣承擔著當地政策、制度變化等風險。由于當前自主品牌主要集中在一些第三世界國家,政治、政策等投資環境并不穩定。合作組團海外投資建廠不僅可以在建廠先期成份利用產能,對單一自主品牌而言,也被分擔了部分投資風險。
無論是國內市場或進軍海外,對于自主品牌而言,首先目標并非單純的銷量,其在國內市場的發展經驗已經表明,沒有核心的產品競爭力,無論是在哪一市場都將站不穩腳跟。對于自主品牌大量進軍海外市場的同時,產品品質的提升,核心競爭力的打造均應同步進行。
(來源:互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