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全球領先創新和研究機構荷蘭霍斯特中心(holst centre)和德國弗勞恩霍夫fep研究所(fraunhofer fep)日前宣布,他們已經研發出了全球最長的oled,長達15米(49.2英尺)。
這一發明或將極大地導致該技術生產成本的下降,而這也正是一直阻礙oled作為建筑和普通照明廣泛應用光源的一大難點。
多年來,oled一直被譽為照明行業的未來,因為它們可以融入建筑結構、加劇、裝飾品、以及以及幾乎其他的一切物品,尤其是那些柔性的織物。
盡管oled目前已經被用于電視和一些小器件屏幕,但是卻還未實現更廣泛的應用。
荷蘭霍斯特中心和弗勞恩霍夫fep研究所已經嘗試了十多年,以完善被稱作卷對卷(r2r)的生產流程,也正是通過這種流程,才有了上述接近50英寸的oled產品。
霍斯特中心項目經理pim groen表示:“卷對卷生產有望為oled等柔性電子應用提供更低的成本以及更高的產量。10多年來,我們霍斯特中心一直在開發一種獨特的溶液涂膜卷對卷生產線。此次展出的15米oled充分說明此技術已經可以實現工業化,并可提供經濟高效的大批量oled生產。”
在歐盟啟動的旨在推進oled照明技術的高達1400萬歐元項目的支持下,霍斯特中心和弗勞恩霍夫fep研究所共同協作,旨在實現r2r oled技術的商用。合作雙方在一次聯合聲明中表示:“霍斯特中心和弗勞恩霍夫fep研究所已經成功證明了連續生產任何長度oled的可能性。這一解決方案不但降低了生產成本,同時還為包括運輸、建筑以及室內設計等在內的應用提供了一種合適的光源。”
來源:ofweek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