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風電供暖革命”已然在北方地區拉開序幕。近日,國家能源局發布了《關于做好風電清潔供暖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北方各地區盡快制定促進風電清潔供暖應用的實施方案和政策措施,因地制宜地開展風電清潔供暖的試點和示范工作。《通知》還提出,為了緩解北方地區冬季供暖期電力負荷低谷時段風電并網運行困難,促進城鎮能源利用清潔化,減少化石能源低效燃燒帶來的環境污染,改善北方地區冬季大氣環境質量,將在北方具備條件的地區推廣應用風電清潔供暖技術。
中創國發產業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張澄宇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是一個導向性的政策,雖然不具備太多操作層面的規則,但代表了國家發展清潔供暖的一些方向。“風電清潔供暖是解決目前風電棄風問題的一個很好的突破口。”博覽財經分析師張雄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風電是清潔和可再生的能源,在經濟高速發展下,可持續發展離不開風電產業。雖然,我國的風電裝機在世界排名第一,但是,由于其不穩定性,近幾年限電問題也更加常態化,我國風電被電網視為“垃圾電”,因此,各地棄風現象也日益嚴重。
《中國產經新聞》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2012年,我國裝機容量達到了6083萬千瓦,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在去年,我國風電限電約200億度,這一數字相當于浪費了670萬噸標煤,經濟損失約100億元。來自國家能源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全國風電平均利用小時數繼續下降,吉林省甚至將至1400小時左右(盈虧平衡點)。為了緩解各地出現的棄風限電現象,國家能源局在去年也多次下發文件,意在進一步加強風電并網與消納的相關工作。在張澄宇看來,從短期來看,是緩解北方地區愈發嚴重的霧霾問題。從長期來看,是著力優化我國的能源利用結構。在這一大方向下,未來國家和地方肯定還會有更多配套政策出臺。
那么,風電清潔供暖技術是否成熟?張雄認為,我國北方地區風能資源“冬季大夏季小、夜間大白天小”,而這恰恰是工業用電低谷時段和居民取暖供熱的高峰時段,而蓄熱式電鍋爐等技術也解決了風電供暖的技術瓶頸,因此,在北方推廣風電供暖是可行的。
根據彭博的研究報告顯示,全球新建的最高效率風力發電場的發電成本已經與火電相同,而我國風電裝機容量已達全球第一,快速擴張也帶來了成本降低。如果能進一步擴大需求,規模化將利于風電成本的進一步下降。如果再將燃煤供暖的隱性成本(治污)考慮進來,風電供暖的綜合成本已經具有一定的相對優勢。
張澄宇認為,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消費仍然占到70%,風電供暖綠色環保可再生,作為燃煤供暖的補充和替代,國家一定會長期支持。但是目前面臨的問題還很多,包括風電供暖鏈條的經濟性差、風電消納能力弱等核心問題,這些都要通過政府引導和市場參與逐步加以解決。
(來源:互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