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之江杯全球人工智能大賽總決賽現場
浙江在線12月1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張吉 實習生 劉旭 通訊員 周立超)11月30日,2018之江杯全球人工智能大賽決賽在中國(杭州)人工智能小鎮拉開帷幕,本次比賽共分人工智能領域的創新類(零樣本圖像自動識別、視頻識別和問答)和創業類兩個大類。大賽定位于“面向全球、立足前沿、集聚精英、產研融合”,秉持“以賽引才、以賽促研、以賽興業”的基本思路,共有來自全球39個國家的近4000支報名隊伍參與,最終30支隊伍脫穎而出進入到決賽階段的比賽當中。
本次比賽是由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浙江省人民政府擔任指導單位,之江實驗室、浙江省人工智能發展委員會、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聯盟共同主辦,杭州市未來科技城管委會、南京銀行協辦。本次賽事旨在打造全球頂級的人工智能賽事,形成業界標桿,引領人工智能發展潮流,打造浙江人工智能科技創新高地。
余杭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祝振偉代表地方政府致辭。執行委員會主任、之江實驗室副主任袁繼新致辭并宣布啟動決賽pk環節。
晉級選手現場路演答辯
參賽選手各顯神通 人工智能前景廣闊
本次比賽的決賽共分為兩部分,首先由各參賽隊伍以此進場參與答辯。其后,零樣本圖像識別、視頻識別和問答兩個部分的參賽選手將進行現場pk。比賽現場,選手們紛紛拿出“看家本領”,比賽現場競爭激烈,人工智能廣闊的應用前景也像一幅畫卷一樣在觀眾面前徐徐展開。
利用一個手環讓聾人實現自由交流,不用見面就能和自己喜歡的明星“零距離接觸”,對可能發生的火災進行感知和預警,利用ai機器人代替真人進行對話……這些過往在人們眼中看似不可能做到的事情,通過人工智能一體化解決方案,正一步步轉化為現實。
在這其中,致力于更聰明的語言商業化機器人研究的云棲智能團隊吸引了記者的目光,該團隊為企業提供多項功能,包括客戶肖像分析、數據決策、自動語言呼叫,通過人工智能應用來有效地降低人力成本。簡而言之,就是可以利用ai代替真人進行智慧客服和語音呼叫?!霸谙嗤杀镜那闆r下,一個ai機器人的工作效率相當于二十七個真人?!眻F隊創始人魏佳星這樣描述人工智能的巨大優勢。
決賽試題新鮮出爐 現場比拼競爭激烈
在答辯過后的現場pk環節,參與零樣本自動識別以及視頻識別與問答的參賽選手進行了現場pk。人工智能技術算法類比賽中設置現場pk環節也是在以往從未有過的,對選手以及比賽組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參賽選手需要在規定的時間內運行模型并上傳結果,對算法的精度與速度提出了要求。
零樣本圖像識別的選手需要使用自己構建的模型,在不進行預先輸入和學習的情況下現場從混雜有不同類別物品的若干個物品圖片中找到符合要求的圖片。賽事方為每輪pk僅提供400張圖片,據工作人員介紹,小數據量具有一定的偶然性,這對參賽隊伍的人工智能算法準確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參與視頻識別與問答的選手則需要利用自己構建的模型來對指定的視頻進行識別,使得其實現自動智能問答,而用于識別的視頻都是決賽的當天在賽場外的制定區域臨時錄制,保證了賽題的客觀性和靈活性。
中國工程院院士潘云鶴潘云鶴為創新類一等獎項目頒獎
直擊人工智能前沿 打造創新性引領性平臺
在選手比賽過后,中國工程院院士、之江實驗室人工智能領域首席科學家、中國人工智能產業聯盟理事長潘云鶴發表致辭,他指出,此次大賽題目導向好,參與的隊伍多,覆蓋的層面廣,賽題所涉及的零樣本情況下讓人工智能進行推理,讓人工智能能夠理解和認識一段視頻,這樣的跨媒體智能是人工智能2.0時代的前沿問題。
潘云鶴同時提出兩點希望,一是希望在賽后能夠讓大家看到題目、算法、樣本的本來面目,能夠向全國、全世界進行推廣,激發青年學生、人工智能從業者參與到人工智能理論和算法研究的熱情。二是組委會能夠把之江杯打造成為有創新性、引領性的國際化平臺,吸引更多選手參賽。
最終,來自江南大學和浙江理工大學的superguts代表隊和來自中山大學的detection代表隊分獲創新類視頻識別與問答、創新類零樣本圖像目標識別一等獎,獲得了獎金五十萬元。由深楠耕智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開發的基于電流指紋的智能消防預警云平臺獲得創業類金獎,獲得了60萬元專項資金獎勵以及各類創業創新補助。
“這樣的比賽對我們來說是個有挑戰性的問題,獲獎是對于我們科研成果的認可,我希望對ai有更多的研究和推廣?!鲍@得創新類零樣本圖像自動識別一等獎的detection代表隊成員江宸瀚這樣告訴記者。同時她也指出,希望構建不依靠純數據驅動的人工智能,通過技術手段使得機器具備人的推理能力,依靠少量樣本實現更高層次的人工智能。
來源:浙江在線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