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我們見證了身邊的巨大發展變化,多少個“第一”令人驚嘆,譜寫著通遼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篇章。從今天起,著重從歷史的記憶中攫取幾個“第一”,輕拂歷史的塵埃,重現那段歲月的光華,圖文并茂,以饗讀者。
“一年兩場風,一場刮半年”是科左中旗百姓對當地大風天氣的生動描述,這也是讓百姓發愁又無奈的一件事。改革開放40年的今天,“大風也能刮來錢”這句似乎開玩笑的話,在通遼已經變成了現實。
華電國際科左中旗代力吉風電場的一名員工回憶起2008年8月15日上午的情景仍十分激動:草原上萬里無云,碧草青青,鞭炮齊鳴,一片歡騰景象,數百名群眾騎著摩托車從遠處趕來,這不是“那達慕”,而是在這一天,第一臺機將矗立在這片草原上。吊車轟鳴,在藍天綠野的背景下,一座高大的風機在人們仰視的目光中立起來了。
從此,通遼市發展有了坐標。熱烈的掌聲之中,風車成為了草原上一道亮麗的風景。 此后,風機如雨后春筍般在這片土地上蔓延。風、光,無影無形,看得見抓不住,但是通遼人卻“抓得住”,將它變成了大產業。
2013年,通遼市在清潔能源領域力求有所突破,以風電為代表的清潔能源成為工業重要的產業之一。
2010年4月28日,中科風電(通遼)有限公司首臺1.5兆瓦在通遼經濟技術開發區中科風電設備生產基地正式下線,成為通遼市風電產業迅猛發展的又一個里程碑。2018年11月23日,首臺風電機組的下線標志著中科風電(通遼)有限公司年產臺1.5兆瓦風電機組生產能力的形成。中科風電(通遼)有限公司1.5兆瓦風電機組是蒙東地區自主研發生產的第一批風電整機機組,填補了通遼市裝備制造業空白。
中科風電(北京)有限公司是北京市科委批準成立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主要經營范圍是設計、研發、制造、銷售兆瓦級以上風力發電機組,經營風力發電場并負責風力發電機組的安裝、維護和售后服務。公司于2008年7月在開發區設立了全資子公司中科風電(通遼)有限公司,建設年產1000臺1.5兆瓦風力發電機組項目,項目計劃總投資18.75億元,分兩期建設,一期于2008年9月28日開工,2009年12月24日竣工并投入生產試運行;2010年下半年啟動二期項目建設。2010年實現產銷1.5兆瓦風電機組200臺,2011年達產臺,2012年達產1000臺。
該公司自主研發生產的第一批風電整機機組下線是通遼市風電產業突飛猛進的縮影。通遼市的風能資源十分豐富,全市初步測定的可開發風能資源超過0萬千瓦,而當時的開發量不足5%,一些重點地區建設超大型風場的條件非常優越。
來源:國際能源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