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已成全球共識,整車企業加大電動車布局。2020年開始,純電動平臺車型將陸續投放市場,加速汽車產業從政策驅動轉向消費驅動。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車銷量預計將達到1,200萬輛,年均復合增速將達到34.8%。動力電池的需求也將保持高速增長,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830gwh,年均復合增速將達38%以上。強勁的潛在需求,引得主要企業紛紛擴產,lg和catl在2020年的產能目標分別為90gwh和70gwh(包含合資工廠產能),松下則希望達到52gwh,sdi與ski致力于突破20gwh。
■卡位動力電池成為全球新能源企業的戰略聚焦。綜觀全球動力電池格局,未來將主要由中日韓三國的電池企業競爭為主。中國、日本、相比歐洲、都有自己完整的動力電池產業鏈,其中中國產業鏈最為完善,日本產業鏈技術較為先進但較為封閉,韓國產業鏈全球化程度高。當前,全球動力電池行業正呈現中日韓三足鼎立的格局。未來,以四大企業為代表的全球動力產業的競爭格局將演變為松下進一步深度合作特斯拉,lg深度合作歐美主流傳統整車企業,三星sdi或走高端車企路線,catl將深耕中國國內市場,牢牢占據國內第一的位臵。
■行業競爭格局已初步形成,中日韓主要企業各有千秋。在核心技術方面,lg化學電池材料領先,在正極、負極、電解液、隔膜四大關鍵材料領域具備全面的技術儲備;三星sdi獨創的方形電芯技術,在安全保護領域擁有核心專利;松下的高鎳nca+硅碳,產品能量密度全球最高;catl快充技術獨具特色,安全性媲美日韓。從研發體系來看,研發模式各具特色,日韓企業技術儲備豐裕體系健全,國內領軍企業catl通過校企合作異軍突起。在電池制造環節,中日韓領先企業均采用智能化、自動化生產體系,以降低電池的生產成本,增加產量和生產速度;但從工藝積累的深度來看,中國企業仍落后于日韓同行。在客戶拓展方面,日韓深耕歐美,catl立足本土。
受益于國內政策與市場的驅動,中國電池產業構建了完整的產業鏈,四大材料環節國產化率達到了90%以上并成功進入日韓企業供應鏈體系。
■高能密度是未來動力電池發展的主要方向。從材料體系、電芯、模組、到pack,四大企業展開了全面的賽跑。在能量密度提升方面,高鎳化和硅炭負極成為中日韓領先企業的共同選擇,固態等新體系電池技術則有望在2023-25年帶來新的變革。在封裝技術方面,lg化學和ski采用疊片式軟包設計,三星sdi和catl主要以方形為主,松下nca以圓柱封裝為主同時發展新的電池結構。簡化模組結構、提升散熱性能、提供電池系統的安全性也是動力電池企業關注的焦點。
■集中化與全球化將成為動力電池產業的關鍵詞。全球動力電池產業中日韓三足鼎立的格局,隨著規模效應和技術進步的持續提升,未來行業的集中度將進一步上升。
來源:和訊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