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湖南高校師生辦木工坊 還原古人巧思智慧傳承機械文化
【解說】諸葛連弩、投石車、魯班凳這些古代的木制機械,恐怕大多數人只在影視作品里才見過。而在湖南大學的桃子湖創新設計園里,一個由湖南大學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和長沙智能機器人研究所組成的學生團體正在將古代各類木制機械還原于觀眾眼前。
【解說】近日,記者來到這個名叫安芯屋木工坊的木制機械專題工作室,踏進工作室的前坪,便發現這里陳列著數個木制機械成品,其中就包括自驅式自行車、擊鼓戰車、槳葉船等眾多木制機械作品。
【解說】木工坊的指導老師吳長德告訴記者,兩年前,受長沙智能機器人研究所李澤湘教授的邀請加入木工坊項目,并抱著“用木藝復原古代機械,并將其展示給后人”的目的,他在學生中發出了招募令,邀請學生一同加入。如今,安芯屋木工坊參與設計、制作的學生共有200余名,他們大多是來自長沙地區各高校機械專業的學生。用吳長德的話說,木工坊的存在其實更像是一個為學生提供交流和展示成果平臺,學生們可自尋感興趣的課題,并在此將其實現。
【同期】湖南大學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 機械設計系 老師 吳長德
我們這個團隊里大量的學生都是機械專業的,他們也缺少這樣一個實踐的場所,通過訓練的話,可以對機械的結構、創意、思維、還有制圖的能力,以及機械原理,機械設計這方面的能力,能夠得到很大的促進,提高。那么這樣的話,對于我們學生而言是一個很好的鍛煉機會。
【解說】走進木工坊的制作車間,操作臺上放著一摞摞學生近期送來的設計圖紙,而一旁還放著正在制作的木制機械。湖南大學機械院2017級學生李雄偉告訴記者,復原古代機械,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相當重要,復原過程也很復雜,整個制作過程容不得半點馬虎,在這個過程中同學們不僅可以體會到工匠精神的難能可貴,同時也對古代機械的制作有了全面的了解。
【同期】湖南大學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 2017級學生 李雄偉
(我)通過(了解到)這些(木制機械的)連接方式,在以前(古代)的話,沒有像現在的螺釘連接,螺栓連接這類的鋼鐵性質的連接(方式),之前(只有)通過非常精巧的卯接、榫卯結構這樣的連接(方式)。
【解說】木工坊成立至今,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已經復原了共計22件中外古代機械,其中包括卷鐮戰車、達芬奇坦克等。
【同期】湖南大學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 機械設計系 老師 吳長德
所以(不管是)中國古代還有國外(古代)的這些機械,對現代文明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的,沒有他們(前人)的鋪墊,他們的這種精工的制作,我們的機械也發展不到目前這個階段。
【解說】吳長德說,木工坊未來還將進一步增加木制機械的數量,并以此開辦一個木制機械的展覽館,更好地弘揚古代文化,展示古人智慧,使大家更多了解到機械的起源。
莫凡 湖南長沙報道
來源:新浪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