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自主品牌發展的契機,國產工具品牌整合式進入汽車制造維修行業”
汽車制造對于中國的工具品牌來說一直是壁壘森嚴,這一塊巨大的市場一直被國外品牌牢牢占據。上海市汽車行業協會秘書長錢祖根就國產工具如何進入汽車領域與記者展開了討論,這次談話點明了中國汽車制造行業的特點,為國產工具進入汽車制造維修行業指明了方向。
汽車是上海市大力發展的九大高新技術產業之一,發展的前景一片光明。年產1000萬輛是一個轉折點,意味著中國從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的轉變已經開始。作為一個汽車強國,自主品牌必須占到大多數,從美國、德國、日本的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到,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依靠外資品牌而成為汽車強國。“十二五”規劃對汽車行業自主品牌提出了要求,關鍵零部件必須實現國產化,對中國汽車制造業提出了新的挑戰。依賴國外的狀況就會急劇扭轉,汽車自主品牌會快速發展,國內工具品牌打破進口品牌壟斷的機會出現了!
汽車生產研發的重心回到國內,就為相關配套產業創造了機會,這是國產工具行業進入汽車制造業的機會點。工具與汽車生產線是密不可分的,但汽車行業采購工具非常嚴格,有的是隨生產線設備指定的。在國產化的大趨勢下,自主開發過程中考慮到成本等因素會更多地依靠國內資源,工具行業要把握住中國汽車行業的發展趨勢,從產業鏈形成的過程中切入汽車產業。
國內汽車行業采購工具的三種情況:
一、整車廠的流水線設備和工具都是配套的,原因是整車關鍵零部件都是國外的技術,技術工藝質量,包括采購設備的重心都在國外。對于整條生產線而言國外的工具配套好,上線快,國內的工具提供商無法提供配套服務。在整車企業,相比一條生產線上億的投入,工具的采購量的確很小。
二、零部件工廠的生產過程對配套工具并沒有很高的要求。一輛汽車有上萬個零件,所以沒有標準化的東西,對工具的需求就大不一樣。現在汽車制造的國產化發展給工具行業進入創造了很大的機會。品牌聯盟能做的事情就是把行業的資源整合起來,知名品牌通過宣傳包裝,用優質資源擴大影響。
三、汽車后市場的維修廠和4s店是工具的需求大戶。汽車后市場的發展隨著汽車市場的發展是一項基本規律。根據國外的經驗,后市場比制造企業起碼高出3倍的價值。我國剛跨入汽車發展的門檻,以后的發展會持續。如果汽車的增長速度還是以每年10%-15%的水平,那么十年后,中國的汽車保有量將達到4億,這是個很大數字,這對相關產業都提出了很大的要求。很多的維修企業和4s店需要更多的國內的設備和工具。這些企業要控制成本,在核心的裝備上會選擇國外技術達到標準,但其他的方面就希望更多地使用國內的產品。國內工具品牌抓住汽車維修這一塊市場,就能夠大有作為。
國產工具進入汽車行業的機會更多的在自主品牌汽車企業。目前,中國市場上自主品牌車已經占到30%的份額。包括商用車的話,自主品牌車占到市場的半壁江山。不同的發展情況會影響企業在選擇工具品牌時的想法,民族汽車品牌的發展呈現兩種情況:
一種如上汽,民族汽車中高級品牌的發展定位,造成了設備和配套上的傾向進口。上汽有20多年的合資經驗,有一定的產品開發流程和質量的控制經驗。榮威品牌的起點就是中級車,在考慮產品和設備的過程中就想引進國外,達到目前中級車的水平。榮威的起點高,以采購國際先進設備為主導,同時也采用一些國內的配套。這些企業對行業發展的道路很清楚,知道在什么階段要做什么事。國產工具要進入這樣的企業還需要很精心的準備和等待時機。
另一種是奇瑞、吉利等為代表的以低檔車起步的民族企業,希望用更多的國內配套商。現在的現實情況也確實是國內配套的比較多。目前這些企業的發展也很快,也進入了低端向高端的轉變。在低端往高端發展的過程中要求配套商業往上發展,逐步適應。隨著自主品牌車的發展會有更多的配套商必須提高自己的水平,進入到汽車產業鏈中,工具企業就是其中之一。
機會點有了,怎么尋找切入點是目前中國的工具企業要思考的問題。首先,工具行業要細分等級,制造出能夠適應先進制造業的產品。現在的高端制造行業有很成熟的配套,國內產品很難打入,只能從單個的產品先進入,整體進入還需時日,逐步滲透才能最終進入行業。
這是一個技術日新月異的時代,在新產品,新技術代替過時設備的時候,新的配套就能跟進。每年都會有幾十款新車型面世,也就意味著生產線的調整和改造,原有的配套被拋棄,需要新的設備和工具。工具行業要同設備制造企業加強溝通,通過配套流水線的方式進入到汽車行業。
要進入汽車行業,讓企業和企業交流是最直接的方式。首先,讓汽車行業的企業了解工具行業的發展水平,能為先進制造業提供怎樣的服務。目前汽車行業對整個工具行業的發展趨勢是不了解的,了解中國工具行業的狀況后,會形成比較直觀的認識,他們就會根據自己的需求,尋找合作的伙伴。控制成本是企業永遠的主題,能為他們提供具有品質的工具又能節約成本,只要溝通到位了就能形成合作。
(來源:精品五金)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