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林 曉
佛山市瀾石路本是條爛石路,近年來成了全國知名的不銹鋼路,建材市場所需的各種不銹鋼材料,在這條街上均可找到,而且價格相當便宜。
番禺也有條五金路。市橋平康路在沙墟口開了個叉,北往頤養園,東往蓮花山。就是從這里往東穿過羅家接上市蓮路,一直到大龍街的傍東村,平康路的南邊與市蓮路的兩旁,五金配件店、不銹鋼管店、鋁材店、鐵板鐵管加工店林立,建材中的五金,基本上可在這里找全。
沙墟口的日雜店什么都賣,4米左右寬的檔口,塞滿了塑料管、燈具等。它的五金以合金鑄造的為主,如法蘭座。產品大眾化,檔次較低。
沿著南邊的商鋪往東走,經營網材的較多,有鐵絲網,有鍍鋅板網,也有不銹鋼板網。
眾小成特色
過了區政府進入市蓮路的羅家段,五金特色就相當明顯了:北邊的鋁材店,塞滿了粗粗細細各種鋁棒、鋁管或銅棒、銅管,伙計們坐在凳子上或停靠的摩托后座上,你一走近他們就圍上來問你要哪種材料,抽料、量口徑、稱重、裁切,忙得不亦樂乎。
這一帶,經營五金的浙江人頗多,即使他們講白話,那種短促的江浙音也非常濃。他們有賣氣動工具的,有賣機械配件的,也有賣吊機的。要買臺小型吊機,在市橋找了很多地方都沒鐘意的,最后花1500元在羅家買到了,能吊300公斤上三樓。
在市蓮路的南側,即靠近海關宿舍的一邊,鋼板、鋼管,鐵板、鐵管很多,店面也較大。有家還在傍西開了分店。鋸板的那個“茲茲”聲,很遠都極其刺耳。
常用的板材與管材型號,這里基本都有。小到筷子大小,大到碗口粗的,買了材料可就地加工。這里沒什么競爭:賣鋼管的,賣鐵管的,賣鋁管的,分工明確,互不交叉。
市蓮路傍東段再往東,五金店少了,飯店、百貨店及其它有一定規模的商店多了。
“看不見的手”
從平康到到市蓮路,店門口的人行道上停滿卸貨、裝貨的貨車是常有的事。是什么時候開始集聚五金等店鋪的?據記者觀察,是在近5年,尤其是在城市花園、東華花園居住的居民多了之后,包括附近的東怡新區、美心苑、金海岸花園、東方白云花園、鑫潤花園等入住居民多了之后,五金建材需求大增,成就了市場,之后口碑相傳,幾乎整個市橋、東環、橋南、大龍、石碁等的人都來這兒買五金建材了。
很顯然,這條五金建材街是自發形成的。他們沒有組織成立什么商會,也沒有哪個組織牽頭發動,基本上都是由小得不能再小的個體店各自經營,慢慢形成了這條街的特色。
正常情況下,市場會依據經濟人理性原則以及由經濟人理性原則支配下的理性選擇維持運行。這些選擇逐步形成了市場經濟中的價格機制、供求機制和競爭機制。這些機制就像一只看不見的“手”,在冥冥之中支配著每個人,自覺地按照市場規律運行。這就是英國著名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在他的名著《國富論》中所說的“看不見的手”。
番禺的五金街,也就在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中孕育而生。(來源番禺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