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4月12日,在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朔北藏族鄉下吉哇村國良蔬菜專業合作社的大田間,一輛拖拉機拖著一臺“朔山”牌蔬菜播種機來回耕作,引來了我省露天蔬菜種植主產區相關部門工作人員的興趣。觀摩會上,合作社展示了集施肥、旋耕、起壟、開溝、點播、耙磨、噴藥、震壓八位一體的“朔山”牌蔬菜播種機的耕作過程。
機播一天55畝,成本只需1250元;人播需385人,成本達23100元
青海新聞網訊 4月12日,在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朔北藏族鄉下吉哇村國良蔬菜專業合作社的大田間,一輛拖拉機拖著一臺“朔山”牌蔬菜播種機來回耕作,引來了我省露天蔬菜種植主產區相關部門工作人員的興趣。這是省農牧廳在該縣召開“全省蔬菜機械化播種現場觀摩會”的一幕。
據大通國良蔬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國良介紹,2009年合作社以每斤1000元從日本引進了“紅輝七寸紅”胡蘿卜,并種植了600多畝,由于胡蘿卜種子籽粒微小,難以達到每穴點播1粒種子的要求,合作社在研究傳統耕作機械功能和構造的基礎上,自主研發了“朔山”牌蔬菜播種機。經過兩年的實際應用和改進,如今已取得了各項資質證書,并申請了國家專利。去年,合作社將胡蘿卜種植擴大到2800多畝,當年就收入近300萬元,其中200多萬元收益主要來自播種、收獲時節省的人工費用。
觀摩會上,合作社展示了集施肥、旋耕、起壟、開溝、點播、耙磨、噴藥、震壓八位一體的“朔山”牌蔬菜播種機的耕作過程。該機械分為8行和4行兩種機型,有效解決了長期以來制約我省露天蔬菜人工點播成本過高而影響露天蔬菜種植面積的難題,尤其解決了夏末秋初蔬菜復種時因缺勞動力種不上的問題,填補了我省蔬菜種植八位一體耕作機械空白。
在現場,李國良給記者算了一筆賬,8行的蔬菜播種機械,每天能夠播種胡蘿卜55畝,需操作手及輔助工3人,機械和人工成本1250元,相當于385個勞動力1天手工點播(前期需完成施肥、噴藥、起壟、耙磨和后期震壓環節)的工作量。如按每個勞動力每天60元計算,僅點播環節每畝就節省2萬多元。另外,人工點播胡蘿卜每畝地需籽種0.8斤,現在用機械播種準確到了一穴一粒,一斤籽種能播種3畝地,而且胡蘿卜的出苗率高,商品率還能提高10%。
據省農牧廳經濟作物處處長王會林介紹,大通國良蔬菜專業合作社研發的“朔山”牌蔬菜播種機,除播種胡蘿卜外,還可以播種大小娃娃菜、小油菜等小顆粒籽種的播種,極適宜在全省蔬菜主產縣推廣。目前,我省露地蔬菜種植面積達到45.25萬畝,占蔬菜種植總面積的60.3%。如果該機械在全省適宜大面積耕種的合作社推廣,其效益將不可估量。 (作者:羅連軍)
(來源:青海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