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原來的單位以資金緊張為由,聲稱全體暫緩發放住房補貼,但暗地里卻瞞著10位退休人員給在職人員發放。學校合并后,新單位的領導表示:“你們合并過來之前是什么待遇,現在就是什么待遇。”
幾年來,10位退休老人為了維權到處申訴,卻處處碰壁……
□ 本報記者 肖芳
3月14日,膠東半島寒風刺骨。在記者的陪同下,74歲的蘭安家和65歲的王玉堂兩位老人,再次來到位于乳山市的威海機械工程高級技工學校。兩位老人想和該校校長談談,希望學校能夠按照政策,為包括他們在內的10位退休人員發放住房補貼。遺憾的是,他們又沒能見到校長的面,甚至連校長的辦公電話號碼也沒能要到。
又一次無果而返,兩位老人忍不住感慨:這就叫申訴無門啊!我們這10位退休的老家伙,沒人愿意過問了。
這10位老人,都是原乳山市經貿中專學校的退休人員。2008年3月,乳山市整合全市職業教育資源,將乳山市經貿中專學校、技工學校、第二職業高級中學和商業中專4所副科級單位進行合并,重組成為一所新的國家高級技校——威海機械工程高級技工學校,單位級別為正處級。
作為乳山市事業單位退休員工,這10位老人本該和在職人員一樣,享有月工資基數35%的住房補貼。但是,當初乳山市經貿中專學校以資金緊張為由,聲稱全體人員暫緩發放住房補貼,但暗地里卻瞞著退休人員只給在職人員發放。而合并后的威海機械工程高級技工學校,也以經濟困難為由,拒絕給老人們發放住房補貼。幾年來,10位退休老人為了維權到處申訴,卻處處碰壁。
約定共克時艱,全體暫緩補貼
乳山市經貿中專學校,原是乳山市經濟貿易局下設的一家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蘭安家和王玉堂分別是這所學校的創校校長和副校長。兩人為這所學校的發展奔波一生后,先后從工作崗位上正式退休。2003年8月1日,乳山市財政局、人事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聯合下發《關于在全市機關事業單位發放住房補貼的通知》(乳財字[2003]66號)的文件。該文件規定,自2003年8月1日起,按照每月工資基數35%的標準,為全市機關事業單位在編在職人員及離退休人員發放住房補貼。自收自支單位離退休人員的住房補貼由單位發放。
通知下發后,時任校長的宋洪波表示,由于學校資金緊張,決定暫緩向全體在職人員和離退休人員發放住房補貼,待到資金充足時,再行下發。他還多次在“重陽節”等多個場合,反復向離退休人員承諾:現在咱們都不發,等有錢了,咱們再發。你們放心,退休人員一分錢也不會少。
對此,蘭安家等退休人員并未提出任何異議。
截至2007年,乳山市經貿中專學校共有在編人員16人,其中離退休人員10人。蘭安家和王玉堂便在這10人之列。
瞞著退休人員,偷發住房補貼
2008年初,退休老人們從一位在職人員口中意外得知,早在2007年下半年,乳山市經貿中專就已經開始按照月工資基數35%的標準,為6位在職人員發放住房補貼。
“當初說得好好的,要么都不發,要發一起發。學校怎么能瞞著退休人員,只給在職人員發放補貼呢!?”得知真相的老人們找到宋洪波質問此事。宋洪波則以學校資金緊張為由,繼續拖延為退休人員發放住房補貼。
學校合并后,原乳山市經貿中專學校的校長宋洪波,成為新學校的一位科級干部。10位退休老人覺得,現在“無論怎么指責他,都已經于事無補了”。他們找到新學校校長倪天臣反映情況,希望新學校能夠糾正原來的錯誤做法,執行政府紅頭文件,為離退休人員發放住房補貼。
倪天臣承認,從乳山市經貿中專合并過來的6名在職人員,包括原校長宋洪波在內,確實享有住房補貼,但他卻并未答應向退休人員發放住房補貼,只是表示:“你們并過來之前是什么待遇,現在就是什么待遇。”
這就意味著,新學校還是按照原來學校的做法,只給在職人員發放住房補貼,而將離退休人員排斥在外。這讓10位退休老人無法接受。
維權處處碰壁,呼吁照章辦事
老人們認為,原乳山市經貿中專學校校長宋洪波在執行政府文件時,刻意對退休人員進行隱瞞和欺騙。“這不僅是對離退休人員的歧視,也是對政府文件的漠視和褻瀆。”新組建的學校應該糾正原來學校的錯誤做法,按照政策規定為退休人員發放住房補貼。
創校之初,篳路藍縷,萬事維艱。辛勞一生,到得暮年,卻遭遇如此不公正的待遇,老人們忿忿不平。他們多次到相關政府部門反映情況,但是“大官怎么也見不到,小官根本不能解決問題”。
老人們去乳山市信訪局反映情況。信訪局回復稱:這事兒不好辦,像你們這種情況的,全市有兩三百人呢。
老人們又去乳山市教育局、人社局反映情況。沒想到,兩個部門均表示“管不了”:乳山市教育局和人社局是科級單位,而威海機械工程高級技工學校則是正處級單位,“科級單位怎么能管得了處級單位的事兒”。
老人們撥打12345市民服務熱線電話反映情況,得到的答復是,“學校由于經濟困難,無法為退休人員發放住房補貼”。對此,老人們表示不能接受:“學校這么大,怎么就困難到我們這10個老頭子身上了呢!”
按照文件規定的發放標準,老人們每個月可以拿到千元左右的住房補貼。雖然數額不高,卻是一種安慰。“不只是錢的問題,主要是心里不舒坦。工作了一輩子,哪想到老了竟然落得這樣的下場,沒人搭理,受人冷落。”老人們希望新學校能夠嚴格按照政府紅頭文件的規定,執行住房補貼政策,將他們應得的補貼和待遇落實到位。
(來源:大眾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